以虫治虫,绿色防控助力粮食生产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4日讯 8月13日清晨,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镇玉米主产区内,一架架植保无人机满载起飞,将一个个可降解的“不倒翁球”均匀散落在玉米田间。“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通过实行‘天敌防治’,能给咱们一亩地省30块左右的农药钱。”玉米种植户赵世录高兴地说。

通过无人机投放的“不倒翁球”里藏着玉米害虫的“天敌克星”——赤眼蜂卵,落入田地后约2-3天时间孵化,精准靶向玉米穗期主要害虫,羽化后的赤眼蜂会精准进入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虫卵,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

同时,在即墨区蓝村街道的绿色增粮先行区玉米种植基地,飞手也在有条不紊地使用无人机进行“一喷多促”作业。通过一次无人机喷施作业,科学组合高效低毒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实现防治多种病虫害、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的多重目标。

当下正值玉米产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即墨区创新采用“天敌防治+一喷多促”的双重绿色技术路径,开展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项目,通过科技创新与专业服务,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玉米病虫害防治体系,为玉米稳产丰收筑牢绿色屏障。“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总量和使用强度,既能提高玉米产量,也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即墨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科负责人说。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项目的实施,是即墨区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一步。玉米生产“七分种,三分管”,通过“天敌卫士”与“科技药方”协同发力,严防玉米重大病虫害爆发蔓延,保障玉米稳产丰收,实现玉米生产“虫口夺粮”与“生态友好”的双赢。(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通讯员 周润庠 缪笑语)

责任编辑:杨小萌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