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增13家概念验证平台,总数达26家,覆盖集成电路、海洋装备、生物医药、太赫兹技术等前沿领域,打造科技创新“从0到1”支撑网络
做强科技成果转化的“0.8阶段”
概念验证平台推动科技创新“从0到1”
自旋芯片工艺及集成电路测试装备验证平台
这个占地面积3281平方米、设备原值近8000万元的平台,拥有5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15台,已形成从自旋传感芯片到存储芯片的完整研发产线。
青岛市太赫兹技术概念验证平台
通过搭建集成化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产品及配套组件生产线等,加速这一领域内新技术的研发,开发适用于太赫兹范围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
青岛市高通量基因检测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
通过为农业企业提供分子育种快检等服务,平台已培育出耐盐碱小麦等特色品种,带动建立“研发—种植—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
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
围绕科学仪器、智能制造产业链开展自主研发、中试及概念验证、创新孵化服务等,为近千家次企业提供从工业设计到商业模式设计的“一站式”服务。
当自旋芯片测试装备在北航青岛研究院开发的概念验证平台上完成最后一轮性能验证,当太赫兹安检设备在青岛青源峰达的实验室里通过邮政系统的严苛测试,这些曾停留在图纸上的创新构想,正沿着概念验证的“高速公路”驶向产业蓝海。
在科技创新“从0到1”的过程中,其实有一个“0.8”的关键阶段,即创新概念的早期验证,包括技术成熟度、未来路径及市场是否可达都需要验证。它被称之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关乎实验室的成果能否顺利在市场上落地。
近日,青岛市第二批13家概念验证平台完成备案,加上去年首批认定的13家,全市已形成覆盖集成电路、海洋装备、生物医药、太赫兹技术等“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26家概念验证平台,打造了“从0到1”创新支撑网络。这场静默的“基建工程”,正在重塑青岛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生态。
聚焦“无人区”领域:
以平台突破技术难题
在北航青岛研究院的自旋芯片工艺及集成电路测试装备验证平台上,一台台精密仪器正在进行纳米级别的刻蚀试验。这个占地面积3281平方米、设备原值近8000万元的平台,拥有5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15台,已形成从自旋传感芯片到存储芯片的完整研发产线。“自旋传感芯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企业同类产品水平。”平台负责人展示的产品性能对比表上,多项产品通过平台加速解决技术难题,各项指标标注着“国际领先”。
这样的突破并非偶然。该验证平台依托北航集成电路学院、自旋芯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力量,将高校实验室的基础研究与企业的产业化需求进行无缝对接。通过为青岛本地企业提供膜堆精细化调控技术,平台推动传感芯片开展在消费电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这种“研发—验证—转化”的闭环,正是青岛概念验证平台的典型运作模式。
在崂山区株洲路的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200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邮政业太赫兹智能安检仪正对快递包裹进行穿透式检测。作为青岛市太赫兹技术概念验证平台的运营主体,该公司承担着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基础再造”专项,其研发的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仪已实现国产化替代。
“太赫兹波段处于电磁波谱的‘无人区’,国外技术封锁严密。”平台技术总监孟坤博士指着设备核心部件介绍,“我们通过搭建集成化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产品及配套组件生产线等,加速这一领域内新技术的研发,开发适用于太赫兹范围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这对于克服所谓的‘太赫兹鸿沟’至关重要。”
这两个平台的实践折射出青岛布局概念验证环节的深层逻辑:在集成电路、太赫兹等产业领域,通过概念验证平台打破“实验室成果束之高阁、企业需求无人响应”的困境。两批概念验证平台均聚焦技术难题,通过完成概念验证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致真精密等多家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构建“全链条”生态:
让创新成果平稳落地
“通过小麦育种等项目验证,我们成功将品种选育周期缩短了60%,加速实现了技术转化。”在青岛极智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青岛市高通量基因检测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科研人员正通过DNA/RNA高通量测序生产线等超高通量测序平台和自动化设备系统,为育种等工作提供加速服务。
此前,青岛极智医学完成的小麦泛基因组研究成果已在《Nature》发表,打破了国际种业巨头的技术垄断。通过建设概念验证平台,青岛要将这种“跨越式发展”的能力放大到整个行业中。为此,该平台构建了“技术验证—工艺优化—工程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企业只需“带着想法来”,就能在这里完成从实验室样品到产业化产品的全过程验证。通过为农业企业提供分子育种快检等服务,平台已培育出耐盐碱小麦等特色品种,带动建立“研发—种植—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
这种全链条服务理念,在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同样得到体现。该平台由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与盛瀚色谱联合建设,投资4000余万元,配备40余台(套)高端研发服务设备,围绕科学仪器、智能制造产业链开展自主研发、中试及概念验证、创新孵化服务等,为近千家次企业提供从工业设计到商业模式设计的“一站式”服务。该平台为离子色谱仪等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提供了系统中试验证等服务,推动相关设备市场占有率跃居国产设备首位。
“概念验证不是简单的技术测试,而是要解决成果转化中的‘死亡谷’问题。”青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青岛借鉴深圳“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的协同模式,出台了《青岛市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平台必须具备“技术熟化、工艺优化、市场验证”三大功能。极智医学的基因检测平台通过开放组学技术场景验证,促成种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升级;青岛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组织40余场产业论坛,形成“研发需求—技术验证—资源对接”的产业生态,正是将政策落到实处的生动实践。
从北航青岛研究院的芯片测试线到青源峰达的太赫兹安检设备,从极智医学的基因测序平台到市科学仪器创新孵化公共研发平台,青岛的概念验证平台正在书写创新转化的“青岛方案”。这些散布在各区的创新节点,如同一个个“技术转化器”,将高校的基础研究能量、企业的市场需求能量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让每个创新想法都有验证的机会,让每个市场需求都能找到技术方案,青岛以最高2000万元的力度,支持头部企业或专业服务机构牵头组织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平台,为成果转化打造活跃的城市生态。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更多“从0到1”的突破正在孕育,更多“从1到N”的跨越即将发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青岛日报2025年8月18日2版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