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追访|海蜇蜇伤多发期 切忌用淡水冲洗

当前正值海蜇活跃期,青岛下海游泳者、戏水者被蜇伤案例增多。若处置不当可能加速毒素扩散,导致伤情恶化。近日,吴先生向记者反映,他被海蜇蜇伤后误用淡水冲洗致使症状加剧。

“我不知道被海蜇蜇伤后不能用淡水冲洗。原本只是几道抓痕,现在扩散成一片水泡。”吴先生告诉记者,近日,他和家人在东海东路海边游玩时看到礁石区搁浅了一只直径30余厘米的海蜇,由于不了解海蜇的毒性,他便下手去抓,没想到还未触碰到海蜇身体,手被海蜇触角划过,紧接着感到一阵灼烧般的疼痛,手部显现出红色的抓痕。由于周围没有医务室,他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患处,灼烧感有所减轻。但到了晚上,手部又痛又痒。第二天,被蜇伤处浮现大片红斑,表面还布满了密集的小水泡,有的水泡已经破裂。他前往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告诉他,因为前期处置不当,致使被蜇伤症状加剧。

栈桥海水浴场医务室医生王元玲告诉记者,近期正是海蜇蜇伤的高发季,仅栈桥海水浴场平均每天就有十余位游客因海蜇蜇伤前来医治。蜇伤后患处会出现片状或鞭状伤痕,患者会感到灼痛、瘙痒,部分会出现皮疹,极少数特殊体质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被海蜇蜇伤后,应尽快脱离蜇伤环境,立即上岸。切忌用淡水冲洗伤口。”王元玲解释称,因为淡水与海水的浓度不同,渗透压的变化会刺激残留在身上的海蜇毒泡释放出大量毒素,扩大受伤面积。此时应当迅速用海水冲洗患处,并用湿海沙在蜇伤处轻轻揉搓,清除海蜇毒泡和毒液,减少毒素扩散。

“正规浴场都配有医务室,当游客在浴场被海蜇蜇伤时,应即时到浴场医务室处置。”王元玲告诉记者,浴场医务室配备了专用药水,可以解毒。患者越早涂抹症状越轻。但若伤情严重或有过敏症状,仍需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诊治。

青岛市预防医学会提醒,被海蜇蜇伤后,皮损较轻者一般两三天后开始消退,一两周即可痊愈。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中、重型蜇伤后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主要表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纳差、腹痛、腹泻、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大量泡沫样痰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发生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出冷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四肢湿冷、意识不清等。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送往医院诊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正 摄影报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