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量质齐升!截至今年6月底,青岛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84万件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23日讯 在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当下,知识产权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创新活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标尺。今年以来,我市知识产权量质齐升、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84万件,同比增长12.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5.2件,有效商标注册总量达55.95万件;上半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438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注册商标总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均居全省首位。

近年来,青岛聚焦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优化要素配置、推进专利产业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体系,在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和质量上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在知识产权创造中,重在提升专利质量,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为重点,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的培育、认定和推广,累计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846件,获认定89件次,产品关联专利10040件,均居全省第一。我市6项推荐专利导航项目被评审认定为2025年山东省专利导航项目,支持海尔智家联合海康威视、京东方等头部企业共建智慧家庭产业专利池,构建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的专利运营生态。

知识产权一端系于创新,另一端则与市场紧密相连,如何有效转化运用是实现其创新价值的关键环节。围绕知识产权运用,我市通过健全机制、精准对接、搭建平台等方式畅通产学研沟通渠道,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以“10+1”产业为重点,对我市相关企业、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运用情况进行摸底,制作待转化专利、企业技术需求、重点产业链服务“三项清单”,摸清区市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加强专利转化供需对接。上半年共收集发布待转化专利清单7673项,重点企业技术需求142项,形成重点产业链服务清单114项;组织召开企业技术需求专利匹配对接会,发布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双五星”专利匹配清单99项,为专利转移转化提供参考依据。

在平台搭建方面,汇聚“核心专利、尖端技术、高端人才、优势企业”等创新资源,打造集交易运营、创新服务、专利导航、政策宣贯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转化解决方案。目前平台功能模块已基本建成,共收集高校待转化专利、开放许可专利27000条。今年以来,全市各部门各领域多举并措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支撑产业发展效能快速提升,把知识产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关键增量”。

知识产权的运用,也是让“沉睡资产”苏醒的关键。围绕知识产权服务,青岛积极为中小企业“知产”变资产提供路径支撑,实施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构建良好服务生态。今年上半年,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服务中小微企业获得专利质押保险融资贷款2.26亿元,并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支持,在原有知识产权质押保险贷款融资“青岛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盘活知识产权未来收益,实现第一笔盘活中小企业3500万元应收账款信用保险撬动流动资金贷款成功落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