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谷歌“世界模型”Genie 3和OpenAI GPT-5接连发布,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再一次加速。
跟随技术进步越来越快的脚步,青岛同样拿出了产业布局的“加速度”。
8月21日上午,青岛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成立暨首批标杆场景发布会举行。这是继发布大模型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召开全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发展大会之后,青岛今年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在历经了几年的技术狂奔之后,全球头部大模型的进化已触及“边际效应递减”的天花板,整个行业正在步入“场景为王”的AI 大模型竞争下半场。
今年以来,青岛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一系列布局所遵循的正是这一逻辑。此次全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成立,将进一步为AI落地应用搭建沟通的平台和合作的桥梁,助推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01
超百家企业共建联盟
此次成立的青岛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是在市工信局的指导下,由青岛地铁集团联合132家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共同发起成立。
理事长单位由青岛地铁集团担任,副理事长单位包括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城运控股集团、青岛国实科技集团、东华云都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极视角科技、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
联盟旨在搭建人工智能产业交流合作平台,统筹青岛市域人工智能发展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全国场景驱动产业发展提供“青岛范式”。
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在场景创新上青岛再一次凝聚了共识——在大模型竞争日趋走向“红海”的大背景下,唯有场景创新才是企业与产业发展的破局关键。
卡奥斯自研注塑大模型为模具工厂优化注塑工艺,提高试模效率。
7月底在上海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堪称最前沿AI技术的秀场。当时,大会在传递出最为热烈的人工智能创新热潮的同时,也从侧面呈现出行业正在经历的焦虑:要拼命与行业结合、与终端结合,找场景、找落地。
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场景落地的速度甚至可能直接决定着未来生存下去的概率。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素来以落地应用为牵引。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产业门类以及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多重优势叠加让青岛成为新技术的“天选”试验场。2019年,青岛紧随上海之后获批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也正是以此为逻辑的。
如今,步入以大模型为驱动的AI 2.0时代,青岛成立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联盟,无疑将持续用好并进一步放大这一优势,助推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壮大。
02
打造一批标杆场景
以联盟为重要平台,青岛将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标杆场景。
100多家联盟成员单位,所在领域覆盖了智能制造、智慧海洋、智能家居、智慧交通、低空经济、市政能源等六大场景。
不难看出,这些领域均为青岛优势产业领域以及重点发力的未来产业方向。
活动现场,青岛地铁集团打造的智慧交通场景和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打造的智慧海洋场景作为首批标杆场景发布。
首批标杆场景发布会现场
智慧交通场景聚焦智慧建造、智慧运行、智慧运维、智慧企管四大核心业务,实现核心业务的全息感知、互联融合、精细管理及主动决策等。场景背后的重要支撑,是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牵头、青岛地铁研发的我国城轨交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
智慧海洋场景针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需求,运用AI视觉识别与互联网技术,实现水质检测、生物行为分析,污染预警等的智能化管理,推动海洋养殖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
目前,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打造并商业化落地了“问海”“船寻”“海悟”“海星”“灵龙”等一系列覆盖海洋多领域的专业大模型及智能体产品。
比如“问海”大模型,可在90秒内预测出未来15天的全球海洋环境,计算性能较传统方式提升3000倍。
活动现场,地铁集团、机场集团、城运控股集团、极视角、中航信、云天励飞达成交通大模型共研签约,地铁集团、水务集团、能源集团达成市政大模型共研签约,标志着联盟“场景共研”机制正式落地。
03
“造场景”更要“育生态”
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是跨行业协同创新的成果,离不开人工智能企业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更离不开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支撑。
人工智能产业是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布局的两大先导产业之一。根据《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这一产业发展的主线。
今年以来,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出全面加速的特点。
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上,青岛加快推进国家超算青岛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海之心”等算力中心建设,全市算力规模达4800P,并以发放算力券的形式帮助企业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聚焦数据这一AI发展的关键要素,青岛已开展公共数据资源调查,汇聚数据总量超2371亿条,可共享数据集约1.3万个。发布的第一批高质量公共数据开放清单,涵盖19个领域4900个数据目录、39.5亿条数据;
大模型是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今年青岛进一步明确大模型发展思路,提出构建“1+8+N”大模型发展体系,即培优“瀚海星云”这一通用大模型,打造8个优势领域垂直大模型和N个特定场景大模型。
目前,青岛已培育60余个大模型产品,在智能制造、智慧家电、轨道交通、智慧海洋等领域打造了一批特色垂直大模型示范标杆,23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
跨界创新是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重要特征。
青岛高水平建设17个省级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新落户浪潮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人工智能产业中试创新平台等一批引领型平台机构,为AI场景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本次活动上,《青岛市人工智能场景清单》发布,涵盖智慧海洋、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领域、共计350个机会场景和能力场景。青岛以开放的姿态,抛出场景开放的橄榄枝,期待吸引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资源来青共筑更加丰茂的产业生态。
新一轮AI产业的竞速已然开启,随着在技术落地应用上的优势不断积累,青岛将在全国人工智能版图上,塑造出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记者|孙欣 编辑|赵笛
责任编辑: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