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盘要稳住,支柱产业扮演着重要角色。
8月23日,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调研督导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作为青岛千亿级规模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1-7月,青岛全市汽车制造业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0.2%,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66个百分点。
两位数增长的背后,是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增强的内生动力。
在日益完备的产业生态的滋养下,青岛汽车产业加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全新产业护城河,加快实现产业竞争力的全面跃升。
01
龙头企业再提速
汽车产业是十分典型的龙头企业牵引型产业。
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长动力首先便来自于整车龙头企业日益加速的自我革新。
数据显示,今年1-7月青岛累计生产整车52.13万辆,同比增长36.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0.16万辆,同比增长361.9%。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的主赛道。青岛整车企业持续加快新能源技术方向布局,带动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井喷式增长。
此次调研督导的项目之一,便是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瞄准产业竞争新态势所落下的重要一子:一汽解放微型商用车项目。
项目规划年产微型卡车10万辆,投产后将实现燃油和新能源车型的共线生产,覆盖汽油、纯电、混合动力等技术路线。
自2005年便落户青岛的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今年也迎来了新能源产业链投产等一系列大动作。随着新车型和新项目的投产,上汽通用五菱在西海岸新区建立起了一条从新能源整车到电池、电驱等核心零部件的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整车产量超25万辆,同比增长8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5.3万辆。
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引发了汽车的动力变革,同时也拉开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序幕。
加速新能源转型之外,青岛整车企业同时瞄准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体系,塑造更强市场优势。
北京汽车制造厂产品体系多元化带动增量效果显著,锐胜王牌MPV、全新212越野车、极石01等车型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5年锐胜王牌MPV更是成功登顶兼用车型细分市场销量冠军。
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212越野车。
此前生产全新宝来、全新奥迪A3两厢款及全新奥迪A3L等车型的一汽-大众华东基地,新车型改造项目已完工,新车型计划2025年年底前上市。
同时,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相关负责人在8月22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未来两年内陆续投放多款新车型,涵盖SUV及新能源车型,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生产线。
02
“链”上突破孕育新产能
独木难成林,用这句话来形容需要产业链高度协同的汽车产业再合适不过。汽车产业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都是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创新的成果。
青岛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持续进阶,同样有赖产业链上的加快突破。
此次调研的另一项目——一汽智能锻造及精密制造项目就极具代表性。
车身轻量化是汽车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向,作为青岛在这一细分赛道上的重要布局,该项目今年以来加快进展。目前,项目所建设的国内最大吨位的16800吨自动锻压线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班产量突破200件大关。
国内最大吨位的16800吨自动锻压线班产量突破200件大关。
依托愈加完善的产业链,整车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在供应链、技术创新上深度互动合作,为产业升级带来了更多机会和可能。
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布局新技术、新产品、新赛道。
海联金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加大轻量化、新材料等产品的研发力度,新一代热成型技术、钢塑仪表板横梁等取得突破;
建邦科技深耕汽车后市场,提前布局三电系统部件,不断加大汽车电子及新能源集成产品等研发投入力度,抢占蓝海先机。
新兴领域同样不断取得突破。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青岛依托本土优势科研创新资源,积极卡位“下一代电池”。全球首条高性能20Ah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今年初在青岛正式投产。
青岛成立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加速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应用。
检验检测是产业创新的重要一环。位于莱西的智能检验检测产业园项目正有序进展,项目包括电池电机及控制系统试验室、整车动力经济性试验室、整车环境及系统试验室、材料实验室、整车EMC及电子环境可靠性试验室、整车12通道试验室、试制车间等。
03
破局智能化“下半场”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上半场的角逐是以电动化为代表的汽车动力变革,那么下半场则是将颠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属性的智能化变革。
聚焦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布局,同样是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今年发展的可圈可点之处。
年初,青岛召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围绕“车路云一体化”等方向邀请专家广泛探讨、凝聚共识,并签约一批项目。
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上展示的最新成果和应用。
此次调研督导的张村河片区“车路云一体化”试验区建设以及蘑菇车联项目就是相关技术在青岛的具体落地之一。
根据规划,崂山区将在张村河片区部署交通感知、边缘计算及交通通信专网等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探索打造自动接驳、自动清扫等市场化运营应用场景,同时为智能网联汽车主机厂商提供测试、实验场景。
在产业端,青岛企业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作为具有填补青岛汽车研发空白意义的项目,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自投用以来持续加大智能网联技术布局力度。
今年,一汽解放青岛依托该开发院,策划开发JH6 L2++等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采用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域控方案,实现车道保持、自动变道、导航辅助驾驶等5项核心功能,产品竞争力国内领先。
同时,一汽解放青岛积极打造网联生态,依托“解放行”车联网,积累商用车运行大数据,构建“车-路-云”协同的智能网联商用车研发体系。
在更上游的汽车电子领域,青岛早已积累一批企业。如通信领域的宸芯科技,研发的C-V2X芯片和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七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依托C-V2X车联网技术,可实现“车路云”的智能网联。
这些都将助推青岛在智能化的“下半场”上更快积累产业优势。
深踩“油门”,加速向前。青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瞄准汽车产业竞逐的下一个十年,加快构筑产业新优势。
记者|孙欣 编辑、制作|赵笛
责任编辑: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