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CBA教练,为啥越来越爱骂人了?

编者按:正在成为“网红”的年轻教练,是CBA多元时代的自然产物。

刚刚过去的双十二,辽宁男篮主教练杨鸣在微博上发起了一番自嘲:“12月12日,12号要有所改变,微笑面对生活,毕竟发际线是自己的。”还配上了3个“允悲”的表情。

发际线这个梗,他和浙江男篮的主教练,之前因为接受采访时候一句“哼,X”而成为另类网红的刘维伟,已经隔空闹腾了许久。相差2岁的这两位CBA少帅,都是辽宁来的东北汉子,颜值的差距大概不仅仅是发际线的差异决定的。

从球员时代起就帅得不像实力派的杨鸣还打趣刘维伟说:“要长得像我这么和蔼,骂人还好看一点。你这发际线越往上,越显得凶神恶煞。只要镜头一扫就像那个什么似的,太恐怖……”

这两位,连同比他们早出道几年的广东男篮主帅杜锋,毫无疑问成了本赛季CBA开赛以来,贡献各类鬼畜视频、语录和表情包的前三强。

“你干嘛呢?不敢打告诉我(换你)下来行不行?我去,吓死你了……”

“这个点睡觉点是吧?啊?”

“中央五直播着呢!你看看对面什么情绪,看看你们什么情绪?”

“退守都退不回来,全让人2打1,3打2,人还布置什么战术啊?不用布置,就一屁股干就完了……”

这疯狂输出的能力,把上一辈中以怼人能力在线著称的李春江、巩晓彬都衬得和蔼了许多。

因为疫情而空无一人的观众席,把比赛中篮球馆的噪音完全“消声”后,也让镜头的焦点全部集中到场上。原本喧闹的场馆里沟通基本靠吼,现在空场了嗓子也没见闲着,反而让球员和教练间的私下沟通,分贝瞬间提升了好几倍。

这可为原本有些冷清的CBA新赛季添了又麻又辣的佐料——敢情这一辈的年轻教练,都这么暴躁呢?

躲不开的全民直播,人人都是UP主

在CBA转播渠道还没有那么多元化的时代,出于主流价值观的考量,这些瞬间上热搜的骂人片段是要被“哔”掉的。教练和镜头也有种天然的默契,私下里骂得再狠,官方转播的镜头一扫过,装也得装得端庄起来,和风絮雨,其乐融融。

至于更衣室、训练馆里那些疾风暴雨般的镜头,多数时候也是作为内部机密、小道消息流出的。掩饰不住了,就变成众人皆知的公众事件。最典型的就是当年范斌麾下,U19男篮的“兵变”。

从“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充满时代感的教育逻辑,到如今“职场PUA”的大帽子被无限夸大和滥用,年轻运动员的自我意识随着时代在进化,而教练与球员的相处也在寻找微妙的平衡。在“严格”、“发狠”和上升到人身攻击的谩骂之间,有一条细细的红线。

“看你们打球是不是一种痛苦?”作为横竖瞧“这届年轻人不行”而口吐芬芳的大师级人物,巩晓彬这番话有半个脏字么?但吐出来,比一连串的和谐词汇还让人致郁。

到杜锋、刘维伟和杨鸣代表的“80后”这一代,球员退役到教练上岗基本是无缝衔接。作为助教或青年队教练的传帮带过程,往往在球员生涯最后几年就完成了。前脚还是训练场上呵斥小弟的老大哥,后脚西装一穿变教练,还跟球员时代那样靠吼沟通,发现自己瞬间变网红了。

刘维伟就是这样的例子。他跟很多“粗中有细”的北派教练一样,好品茶,整得挺讲究。只是一口20多年未改的东北大碴子,极容易暴露自己的暴躁。再加上比杨鸣保养得差很多的发际线和坑坑洼洼的脸庞,即便笑起来也不像是和善的面孔,于是索性因为一句“哼,X”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在网上流传的本赛季CBA教练骂人集锦的鬼畜剪辑中,操着沙哑嗓音的杜锋明显更有大哥范儿,毕竟资历和成绩都摆着;杨鸣因为颜值的加成,被解读为儒雅的凡尔赛少帅间歇性的暴躁发作;至于刘维伟,配上这3人中最像反派的形象,无疑骂得最为“原生态”。

不像早年的教练们对官方的镜头还有几分忌惮,在人人皆可直播的当下,反正躲无可躲,索性放开真性情。再加上没有主客场之分的空场比赛难免冷清,再不逮着这样张扬个性的潜在网红炒一炒,岂不浪费流量?

于是,早年看CBA场边教练一脸凶神恶煞,手舞足蹈地训话恨不能亲自上阵,但偏偏没法让我们听见说了啥的场景,如今随着背景音的滤去,配上动感十足的酷炫字幕,但凡有点个性的张扬,谁都成了UP主。

哪有什么凡尔赛,大家都是打工人

但要不是工作需要,谁愿意整天扯着嗓子吼?刘维伟自己在接受采访时就吐槽说:“ 我的声带,当教练后就已经喊废了。”

至于杜锋,听他作为卫冕冠军教练本赛季在场边的嘶吼,声带明显都比早年红蓝两支国家队的时期肿胀、充血了不少。可别忘了,这后面还有国家队要带呢?

年纪最小,入行最短,长得也最帅的杨鸣,大概也终会有放弃偶像包袱,无暇顾及颜值、风度和发际线的时候。毕竟球员时代再威风凛凛、潇洒自如的高手,转型成教练之后也没见谁能抵挡岁月的风蚀,压力都体现在了稀疏的发量、嘶哑的声带和隆起的肚腩上。

于是一个个,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成了与情绪管理相爱相杀的暴躁中年。

还是杨鸣,在之前“凡学”兴盛于网络之时,在某条商业推广的微博里这么调侃自己:“没忍住,也尝试了一把凡尔赛文学,杨·凡尔赛·鸣上线……”

再过两年,等他到了和刘维伟一样的年纪,不知还能不能“凡”得起来?

不像在自家门前的辽宁队效力一辈子的杨鸣,同样生在辽宁的刘维伟,十来岁就南下浙江,从此在异乡漂泊。从2003世青赛那套星光熠熠阵容中的一员,到后来因为轮番伤病而趁早转型,从青年队带到一线队——本赛季走红于网络之前,刘维伟的轨迹大概与凡尔赛丝毫搭不上边,倒是更契合今年的另一个网络热词,“打工人”。

在疫情侵袭的2020年,在上个赛季后半程许多球队经历了降薪、调整、重生的过程,还能有一方热土让CBA的球员们延续热爱,本就不易。用一声声嘶吼让更年轻、更迷茫的人放弃“凡学”的优越感,转而接受“人人都是打工人”的残酷现实,这大概也得益于刘维伟略微坎坷的经历。

真的想骂球员吗?刘维伟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过:“ 训练当中有(状态)了,一提醒就有了,不然再骂都没用。你以为是我把他们骂醒的吗?根本不是。”

杜锋在抛开那些竭力的嘶吼,有理有据地陈述意见时,也直击要害地说:“每天我们教练组很辛苦地去准备、分析比赛,他们有的回到宿舍也不去总结,也不看,回到宿舍就打游戏。”

有回在场边看不下去了,直接冲场上球员喊:“胡明轩,打游戏去,去去去!”

但另一头,看着对自己外形管理最在意的杨鸣,据辽宁队的管理层透露,准备比赛到凌晨三点是家常便饭,然后早上八点就起,开始新一天带队训练的过程。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优越感。要说喜欢骂人的少帅们比起年轻的球员时代有何根本的蜕变,大概也在于及早地抛弃关于金钱、名声、聚光灯这些容易让人迷失的“凡学”因素,转而接受自己平凡打工人的身份。

套用一句弗洛伊德的话,唯有爱和工作是可以永恒的。

结语

往前追溯15年,大概像李春江、巩晓彬这样的怼人高手会被我们定义为“个性教练”。暴躁乖戾,金句不断,分分钟将年轻球员自信心摧毁的那种训斥。

在习惯了或和风絮雨,或不怒自威的教练风格许多年后,时代的表达方式在变得丰富,而每个细节都无限放大在镜头之下的全民直播时代,我们见证了新一代暴躁主帅的崛起。

这让CBA的生态变得愈发立体多元。但我们在看过那些鬼畜的骂人集锦,对于那些红过一阵,又迅速湮灭在时代记忆中的金句呵呵一笑后,总该有些思索,留下些对中国篮球有益的东西。

也许哪一天,球员的自主性能像刘维伟所说的那样“一点就通”,而非得是轮番骂声下的幡然悔悟,对于所有关注中国篮球的人来说,都会轻松许多。(腾讯体育)

责任编辑 李潇元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