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场上的青春担当!青岛农大两名学生参加九三阅兵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3日讯 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齐李晨作为方队队员兼教练员、刘容秀作为方队队员,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刘容秀(右一)和齐李晨(左一)

2019年9月,齐李晨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一员。作为仪仗队的一员,齐李晨对自己的要求始终严格如一,为了练好军礼刀入鞘这一动作,她的左手虎口一次次被划破,被血浸染的白手套达100多双,这是她留下的“奋斗印记”。当兵的第五年,齐李晨成为了最年轻的排长。服役期间,她作为军种分队长,带领女兵方队参加仪仗司礼任务40余场,完成重要颁奖授勋任务20余场。曾作为标兵代表,荣登《人民陆军》头版头条。退役复学后,齐李晨担任班级团支书,荣获第三届“BETT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二等奖,第四届全国青年大学生数字国防教育创新创意大赛暨知识竞赛、就业求职比赛一等奖。

今年1月份,她应召参加九三阅兵训练,成为方队队员兼教练员。双重身份,责任重大。在训练中,齐李晨严格要队员,更严格要求自己。在第一次方队考核中,她带领的排面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站在长安街上,接受检阅的那一刻,我感到无上光荣,所有的辛苦与疲惫一扫而光,唯有满腔的骄傲与自豪。”齐李晨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训练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最初接到任务时,我手里攥着的训练手册被翻得卷了边。最难忘的是合练那天,当所有方队踩着同一鼓点向前,我的眼眶突然发热。如今再想起训练场上的点点滴滴,最深刻的不是‘零误差’的标准,而是队员们眼里的光。从互不熟悉到默契十足,从动作生涩到整齐划一,我们用正步丈量着‘坚持’的意义,也在彼此的陪伴里读懂了‘责任’二字。当受阅队伍最终走过天安门广场,激发的是奋斗热情,振奋的是民族精神,希望我们能传承力量,一路向前。”

刘容秀2021年3月入伍,服役于南部战区空军某部,担任卫星值机员,以精准高效的业务能力保障多次重大任务通信畅通。服役期间,刘容秀在“烽芒杯”比武竞赛中表现优异,曾获“优秀学兵”等荣誉称号。2023年3月退伍返校后,积极发挥作用,多次参加征兵宣传活动及军训,担任学校新生教官,获评“优秀学生教官”“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刘容秀作为方队队员参加了九三阅兵。

刘容秀的外公是一名退役军人,受外公熏陶,她从小就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在大一寒假期间毅然选择报名参军,将报国理想化为实际行动。在部队期间,刘容秀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卫星通信链路的稳定、可靠和安全运行,为所属区域提供不间断的通信保障。

作为方队的一员,刘容秀紧握钢枪望向天安门的那一刻,涌动的热血几乎要冲破胸膛。“我们胸前徽章上的金穗和枪口的光一同闪烁,我听见自己的心跳与方阵步伐共振,感受到每一寸肌肉绷紧却不敢颤抖,当战机呼啸掠过、人民欢呼鼓掌,我更加懂得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今天的盛世,更是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山河无恙。”刘容秀表示。

“阅兵的经历已深刻烙印在我的生命里,踢腿30厘米、每步75厘米的精准锻造的不仅是肌肉记忆,更是对‘绝对标准’的追求。它让我深知,任何荣耀背后都是极致的付出。这份刻进骨子里的纪律性、时间管理能力和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素质,是我面对学业和未来挑战最坚实的底气。”未来的日子里,刘容秀将继续传承军队优良作风,践行忠诚于党、奋斗强军的铮铮誓言,继续守护山河锦绣、家国盛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