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5日讯 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推进“圆桌式”座谈帮扶,开展“点单式”执法帮扶,推出“青岛环境医院”平台2.0,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柔性执法……5日上午,即墨区召开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会上解读了新推出的《第四批惠企措施》。

“《第四批惠企措施》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征集了相关建设单位和环保专家的意见建议,尤其聚焦中小企业的实际诉求,措施更具精准性和实效性。”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辉介绍,本批措施共包含18条内容,其中新增12条,修订完善6条。
新增措施中,5条涉及环评审批,包括扩大“告知承诺审批”和“简化环评”试点范围,在3个已完成规划环评试点园区基础上,新增灵山医药产业园试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和打捆审批等改革举措,显著提升审批效率;推进“项目环评豁免”和“环评文件降级”试点,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的环评负担。
李辉还透露:“市生态环境局正在推进AI智慧环评系统建设,系统上线后,即墨区将指导辖区内企业借助AI辅助开展前期策划,帮助企业降低环保合规成本、规避风险。” 此外,新增内容中还有3条措施聚焦执法监管,包括推出“圆桌式”座谈帮扶、“点单式”执法服务和“一业一册”助企体检等机制。
“除新增内容外,我们还对前三批措施中需优化的10条内容进行了修订与整合,最终升级为6条。”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环境管理一科负责人于燕玲介绍。
首先强化对重点项目的服务保障,在延续“提前服务”“一对一全过程服务”“上门服务”和“现场帮扶”基础上,创新建立“领导包联机制”,由包联领导牵头组建专业团队,协同审批骨干、要素保障科室及行业专家,提供环评政策及审批注意事项解读服务,全力推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此外,《第四批惠企措施》还推动环评机构信用分级管理,促进环评编制行业良性发展;进一步强化差异化执法监管,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全部实施“自巡查”智慧监管,保持非现场执法占比45%以上;拓展柔性执法方式,全面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通过教育引导帮助企业明晰法律边界,实现自觉守法。
近年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聚焦企业发展需求,连续推出多批次惠企“政策包”,截止目前已累计发布四批共49条措施,惠及市场主体超300家次。
“下一步,我们将以《第四批惠企措施》推动生态环境服务再升级,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精准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李辉表示,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对落实困难、效果不明显的政策及时调整,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地见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责任编辑:姚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