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师致敬!青岛巴士“教师节”主题车厢驶上街头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9日讯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1路、11路、371路等多条线路上,悄然出现了一辆辆精心装扮的“教师节”主题车厢。

它们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承载着乘客的出行需求,更成为传递尊师重教理念、诉说师徒深情的流动课堂。

创新:公交车上的“感恩课堂”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市南巴士各分公司通过创意形式,将公交车打造成移动的感恩课堂。

371路公交车上布置了融合经典诗词与现代祝福的主题车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等句子被制成精美卡片,唤起乘客对青春岁月的回忆。青岛巴士志愿者杨钢表示:“公交是城市的‘移动窗口’,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尊重。”

11路车厢中则设置了“祝福墙”,吸引众多乘客留言。有人写下对恩师的感谢,也有家长代为表达对孩子的老师的敬意,还有学生分享与老师之间的温馨故事。这一互动设计让公交车不再是传统的公共交通工具,而成为情感的纽带和表达的舞台。

7路驾驶员刘帅别出心裁,在报站语音中加入了教师节祝福。“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教师节快乐!”——温暖的语音回荡在车厢中,让乘客在出行中感受到意外的感动与敬意。这些主题车厢不仅美化了乘车环境,更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乘车的赵同学感叹:“一上车就被惊喜到了,突然想起老师的叮嘱,特别温暖。”

每一位老师傅的严谨认真、无私奉献,每一位年轻驾驶员的勤奋好学、感恩上进,共同构筑了公交行业的安全基石和服务品质。而他们共同打造的主题车厢,则进一步将这种“师徒之情”扩展为“社会共鸣”,推动形成尊师重教、感恩向善的社会风尚。

传承:方向盘上的“师徒情”

这一系列主题车厢的背后,是一个个关于传承、感恩与责任的故事,是公交驾驶员师徒之间跨越年龄与阅历的温暖对话。

在市南巴士1路线,资深驾驶员田世生与徒弟赵裕宁的故事,是公交行业师徒传承的生动缩影。拥有30多年驾龄的田世生,对1路线的每一个路口、每一处弯道都了如指掌,更将“赋能城市发展 服务美好出行”的企业使命深植于心。面对初入行业时手足无措的00后“古琴大学生”赵裕宁,他主动承担起带教责任,从车辆检查、平稳驾驶到耐心服务,无一不倾囊相授。

“乘客的安全都在咱们这一踩一放之间。”田世生常对徒弟这样叮嘱。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赵裕宁逐渐从新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驾驶员,甚至与师傅共同打造了一辆教师节主题车厢,用彩色飘带和爱心装饰表达对天下教师的敬意。田世生说:“公交是城市的流动窗口,我们想借这个机会传递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同样的师徒情谊也发生在321路驾驶员柳斌与00后徒弟陈昱霖之间。作为城运劳模、优秀党员,柳斌将17年积累的驾驶技术和服务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陈昱霖,甚至带领他参与公益实践活动,在孤独症儿童关注日与孩子们互动作画。教师节这天,陈昱霖为师傅手写贺卡,感念其帮助自己“从学生到公交就是一年的蜕变”,“您不仅是技术上的师父,更是我人生的榜样。”陈昱霖深情表示。

责任:方向盘上的“人生课”

师徒之间的传授,远不止于技术。在市南巴士七分公司,228路劳模驾驶员管涛的徒弟舒尉曾是一名消防员。成为公交驾驶员后,作为退伍装甲兵的管涛不仅教他如何驾驭庞大的车辆,更教会他如何用爱心温暖乘客。今年3月,师徒二人接力帮助老人上下车的善举被市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被众多媒体报道,成为城市中的暖心瞬间。舒尉说:“师父告诉我,眼里要有路,心里要有尺。”

教师节前夕,舒尉特意布置了一辆“感谢师恩”主题车厢,用手绘向日葵、荷花和剪纸装饰,表达对师父的感激之情。“师父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迷茫时指引方向。”

车轮向前,感恩延续。这些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教师节主题车厢,就像一座座流动的感恩驿站,承载着师徒之间的教诲与感恩,也承载着整座城市对教师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

市南巴士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结合更多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打造特色主题车厢,提升公交吸引力,让公交成为传递正能量、提升城市温度的重要载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李晓旭)

责任编辑:周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