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装品代工厂到创领者,这家青企用十年突围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10日讯 车间里,一卷卷米白色的水基涂布薄纸正从生产线缓缓输出,指尖划过纸面,触感细腻却带着韧性。“这是我们给欧洲有机食品品牌定制的包装材料,无氟、无塑、可降解,回收后可直接打浆,是目前最环保的包装材料,非常受欧洲客户的青睐。”在胶州市青岛榕信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群戴着白手套,拿着样品向访客展示,薄薄的纸张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外人可能想象不到,五年前,这条线刚投产时,企业还在为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和未来的市场扩展发愁,现在它已经成了全球客户抢订的“香饽饽”。

青岛榕信成立时主营单层、双层纸塑淋膜材料。企业创新的转折点源于2012年。彼时麦当劳亚太区供应商招标,要求包装材料在-20℃至120℃间保持稳定性,且每平方米误差不能超过0.1克。

为了通过这场测试,团队连续三个月泡在车间。技术员们给设备加装了自主研发的红外温控系统,将复合精度控制在0.05克以内;质检员拿着放大镜检查每米材料的淋膜均匀度,光报废的样品就堆成了小山。

“最后审核时,麦当劳的工程师随机抽测了100卷材料,合格率100%。”姜群介绍,正是这份“较真”,让榕信成了麦当劳、KFC亚太区的指定供应商

此后十年,榕信成了头部企业的“隐形搭档”。从肯德基的早餐粥碗到星巴克的杯盖内衬,这些每天出现在亿万消费者眼前的包装,背后都有榕信的身影。

“KFC的包装类产品订单,我们做到了亚太区份额的35%。”姜群说,服务国际品牌的过程,让公司练就了“用标准说话”的本事——仅原材料检测项就从20项增至86项。

2021年,一场行业论坛上的对话让姜群彻夜难眠。“欧洲客户说,2025年起非环保包装将被全面禁售,美国也在推FDA的可降解标准。”他意识到,单层塑膜的时代正在落幕。

彼时,国内环保包装研发还停留在“纸替代塑”的初级阶段。而为了研究被业内视为“珠穆朗玛峰”的水基涂布技术,企业团队试过37种淀粉配比,报废了2吨基材,仍没能突破瓶颈。

转机出现在2021年底。通过行业协会牵线,榕信与德国化工巨头BASF达成合作。“他们带来了纳米级乳化技术,我们贡献了在纸塑复合上的工艺积累。”姜群指着实验室的联名研发墙,上面贴满了双方工程师的手写笔记,“为了测试耐候性,我们把样品分别放进海南的湿热箱和东北的冷冻库,每天视频同步数据,三个月没间断。”

2023年,首条水基涂布生产线投产。这项融合了BASF纳米技术与榕信专利工艺的材料,不仅通过了欧盟BRC的严苛检测,还拿到了美国FDA的“零塑残留”认证。“现在欧美客户的订单排到了明年,光拉美市场就比去年增长了180%。”销售总监翻着订单系统,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背后,是35项专利筑起的技术护城河——从涂层厚度控制到降解周期调控,每一项都标注着“中国创造”。

在榕信的展厅里,一张对比图格外醒目:左侧是2013年生产的单层塑膜,右侧是2023年的水基环保涂布纸。前者每平方米利润不到2元,后者是28元。

“这便是我们为何要坚定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姜群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通讯员 李燕 冷坤)

责任编辑:杨小萌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