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个月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7条,“上新”的环山公交、免费公交广受好评,“多线联动”精准匹配运力与需求,线网覆盖广度、衔接精度、运行效率与服务温度显著提升——
公交线网优化延伸,在青出行“乘”心如意
2条环山公交线路、2条暑期免费公交线路、3条旅游公交线路……刚刚过去的暑期旅游旺季,青岛公交线网不断优化“上新”,市民游客的出行体验更加丰富。
今年,青岛将“新开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0条”列入市办实事项目,不断探索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新模式,进一步织密了城市公交服务网络,公交线网的覆盖广度、衔接精度、运行效率与服务温度均得到显著提升。
市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处副处长吕楠介绍,今年1至8月,全市已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7条,占全年计划总数的78.3%。其中,新开线路9条,分别是425路、426路、427路、428路、旅游1路、旅游2路、旅游3路、环浮山公交、环太平山公交。
前不久对外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和“健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际、城内通勤效率,完善交通枢纽换乘换装设施布局”。便捷通达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支撑。
放眼全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交通部门相继将推动公共交通融合发展列入今年的年度重点工作。以提升出行服务水平为重点,开展乘客出行时空特征、交通出行结构优化、公共交通便捷换乘等交通运行综合分析,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场站设施、优化提升服务等多方面举措,加强公交、地铁等多种网络的融合衔接,扩大线网覆盖范围,提升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深度。
部分站点实现“迈出地铁站,抬脚上公交”。周建亮 摄
比如,今年3月,上海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推进本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上海要建成结构更加合理、网络更加融合、服务更加人本、运行更加高效、安全更具韧性的公共交通“一张网”。为此,上海深入推进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融合,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公交线网,实现新建轨道交通站点50米范围内原则上配套公交站点,既有站点也将逐步完成改造,完善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一体化组织、多元化服务的换乘衔接系统,建设“微枢纽”。
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公交地铁的两网融合,体现的是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相互补充、协同运作,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地上地下“一张网”的统筹布局下,公交线网的每一次优化延伸,都是城市温度与效率的具象表达。
眼下,一张更密、更顺、更暖的公共交通服务网正在织就,让这座千万人口之城的交通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绿色。
公交线网暑期“上新”
2条环山公交线路
●浮山后六小区至海林山庄(环行)的环浮山公交线路衔接浮山22个出入口,沿线15个站点可实现与多条公交线路便捷换乘,并在徐家麦岛站与地铁2号线衔接,为市民游客游山玩水提供便利
●环太平山公交线路系全长5.3公里的环形线路,沿途设19个站点,无缝衔接地铁3号线及多条公交线路,有机串联中山公园、榉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景点资源,实现“多园区融合、多交通联动”
3条旅游公交线路
●旅游1路与旅游2路串联起五四广场、太平角公园、八大关、极地海洋公园等前海一线主要景区及文化地标
●旅游3路由远洋船员学院停车场至大公海岸(环行)
2条暑期免费公交专线
●东岸城区暑期免费公交专线由铁路青岛站兰山路始发,畅达石老人海水浴场,全程约39.4公里,将沿海17个景点有机串联,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滨海观光带
●西海岸新区开行的暑期免费公交专线从电影学院出发,沿金沙滩路、银沙滩路前行,一路驶向西海美术馆,沿途皆是迷人的海滨风光
环山公交线路:
Citywalk的新“打开方式”
浮山和太平山是青岛主城区里不可多得的“城市绿肺”,也是市民游客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其中,浮山跨越市南、市北、崂山三区,太平山横跨市南、市北两区。经过近几年的更新建设,浮山和太平山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但园区之间分布分散、景点间步行距离较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游客游玩的便捷度与舒适度。在此背景下,以“疏解痛点、优化体验”为出发点的环山公交线路应运而生。
7月26日,由浮山后六小区至海林山庄(环行)的环浮山公交线路开通,为市民游客游山玩水提供了便利。该线路衔接浮山22个出入口,沿线15个站点可实现与多条公交线路便捷换乘,并在徐家麦岛站与地铁2号线衔接。市民游客搭乘此线,可便捷地享受徒步、观景之乐,尤其对自驾来爬山的人群来说,返程取车更加便利。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崂山巴士第四分公司还准备了《乘公交玩转浮山森林公园》攻略手册,手册图文并茂,标注了景区各入口的下车站点,详细推荐登山路线和最佳观海点,并清晰标注卫生间及补给站位置。乘客扫描手册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语音版攻略,实现智能游览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该线路仅在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运行,既能精准满足周末出游需求,又避免了资源浪费。
“这条公交太‘懂’我们了。随上随下,自由安排,Citywalk的节奏感满满,一天能轻松打卡五六个景点,极大拉近了人们与‘城市氧吧’的距离。”环太平山公交线路开通首日,年轻游客小赵在汇泉广场站下车后高兴地说。这条全长5.3公里的环形线路于8月15日开通,以榉林公园停车场为主站,中山公园为副站,沿途设19个站点,无缝衔接地铁3号线及多条公交线路,将中山公园、榉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分散的景点资源有机串联,“一线通达”轻松往返各园区,为市民游客带来“多园区融合、多交通联动”的出行体验。
乘客点赞环太平山公交线路。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南巴士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丕森表示,将结合乘客反馈优化服务,如科学调配车辆班次、拓展智慧导览功能,力争将环太平山公交线路打造成青岛文旅的“绿色名片”。
这2条环山公交线路的开通,既展现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升级,也反映了城市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它们以一条线激活一片景、以一辆车连接一座城,让市民游客在车轮转动间遇见更便捷、更生态、更温暖的青岛。
暑期免费公交:
一张流动的城市名片
暑期里,青岛文旅市场热力十足。为提升旅游旺季市民游客的出行体验、推动交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今年暑期,青岛在前海一线开通了3条旅游公交线路,串联景点、地铁站和旅游大巴车停车场。与传统线路相比,旅游公交线路运行距离短、效率高,不仅缓解了沿海一线的交通拥堵,也让游客拥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其中,旅游1路与旅游2路串联起五四广场、太平角公园、八大关、极地海洋公园等前海一线主要景区及文化地标。旅游3路由远洋船员学院停车场至大公海岸(环行)。
在东岸城区和西岸城区,青岛还试点开通了2条暑期免费公交专线,受到外地游客的广泛好评,成为彰显青岛城市形象的一张流动名片。
在东岸城区运行的暑期免费公交专线由铁路青岛站兰山路始发,畅达石老人海水浴场,全程约39.4公里,将栈桥、鲁迅公园、五四广场、奥帆中心、极地海洋公园等沿海17个景点有机串联,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滨海观光带。在两个月(7月1日至8月31日)的运营期,这条串联起青岛最美海岸线的专线累计服务市民游客超26万人次,日均客流达4300人次,成为今夏滨海旅游的一道流动风景线。
暑期免费公交专线吸引市民游客排队体验。 周建亮 摄
区别于普通线路,暑期免费公交专线配备了全新的语音播报系统,每到一站都会详细介绍景点特色,方便外地游客了解青岛之美。“每趟车都有人咨询景点、换乘,甚至美食推荐。”作为临时抽调的驾驶员,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公司隧道6路驾驶员高洪国介绍,经过上岗前的专项培训和提前熟悉线路特点,他很快就对站点周边的景点特色熟记于心,并能向外地游客流畅推荐换乘方案。
在西海岸新区开行的暑期免费公交专线从电影学院出发,沿金沙滩路、银沙滩路前行,一路驶向西海美术馆,沿途皆是迷人的海滨风光。
“暑期免费公交专线不仅通行便利,车上配备的USB充电接口及导游式服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青岛这座城市的热情好客。”一位外地游客为专线点赞。
暑期旅游旺季,市民游客夜间出行需求增多。结合这一特点,青岛对途经城市主干道、商业聚集区的20条公交线路末班车时间延后10至90分钟不等,形成覆盖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的夜间服务网络。此举让公交运营更贴合市民游客生活节奏,也让公交服务更具弹性,有效支撑了城市夜经济的发展。
公交线路末班车时间延后可满足夜间出行需求。
“公交+地铁”:
两网融合让出行更畅达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动脉”,地铁是支撑城市框架不断拓展的活力“生长轴”。目前,青岛已开通运营8条地铁线路,352公里、172座车站,串联7区1市,实现对中心城区主要商圈、医院、交通枢纽、景区景点全覆盖,单日客流量140万人次。在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青岛地铁线网分别以210.78万人次、213.71万人次的单日客运量,两次刷新非节假日及旅游旺季双项历史纪录,成为连接市民游客与主会场的重要纽带,让流动的城市脉搏更加澎湃有力。
如何让地铁“大动脉”与公交“毛细血管”形成高效联动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公共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
晚6点,晚高峰的车流在城市道路上涌动。地铁4号线海泊河公园站A口,出站的乘客们步履匆匆,50米处的公交站台旁,427路公交车正缓缓停靠。家住海岸馨园小区的陈女士熟练地刷码上车,10分钟后,公交车停在小区门口。“以前从家到地铁站得走1.5公里,现在出门上公交、下车进地铁。”陈女士告诉记者,今年3月31日,427路公交线路开通,从此她上下班更加方便了。
青岛以“减低效、降重复、强衔接、优服务”为导向,常态化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加快构建分工明确、结构清晰、竞争有力的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公交地铁“1+1>2”的效果,持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公交+地铁”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新选择。
围绕“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的目标,青岛创新推行“鱼骨式”衔接策略,将地铁线路及站点作为“主骨”,以此为依托延展公交网络作为“支脉”,织就了一张覆盖广泛、换乘便捷的公共交通网,显著提升了公共交通的整体运行效能。
在居民小区、学校、产业园区等重点区域,青岛新增60余处站点,进一步强化了“公交+地铁”的换乘便利性。新增站点中,永年路地铁站站、裕龙科技公寓站等10处站点直接对接地铁,南宅公交站迁移至南宅科地铁站C出入口处,市民出地铁站步行50米即可到达公交站点,实现了“迈出地铁站,抬脚上公交”。
目前,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与地铁衔接的公交线路达到251条,公交地铁150米内换乘衔接率达90.7%。
在运营时间上,公交与地铁也更加匹配。今年1月,19路与370路首车分别提前25分钟和30分钟,确保市民早间换乘地铁1号线、2号线等线路时“有车可乘”。902路通过提前首车15分钟、延后末车10分钟,加强了与地铁1号线、8号线的联动,方便了方特梦幻王国与长城路沿线市民的出行。
“多线联动”优化:
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青岛在公交线网未覆盖的盲区适时开通新线,实现出行人群的精准有效覆盖,确保市民出行便捷;对重复性较高的线路适当缩减,做到运力与需求精准匹配科学投放。
3月31日,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李沧巴士公司开通了426路微循环线路,全长仅1.3公里,串联世博园停车场与涞水路东川路。“以前这附近没公交,出门要么步行要么打车,现在426路通到了家门口,去世博园转转或者到东川路办事都特别方便。”家住涞水路附近的市民张女士对此赞不绝口。
“在今年的线网优化中,我们创新采用了‘线路组合’模式,推动多条线路联动优化。”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运输管理部部长董金星告诉记者,比如,312路与652路形成互补,312路停运后,652路通过调整走向承接其部分客流,确保服务不中断;225路则与314路协同优化,减少了香港中路、延安三路等路段的线路重叠,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9月12日起,904路将调整线路,新增路段填补了景明路、书雨路部分路段公交盲区,取消路段由634路、946路、915路等线路替代。
变化正在发生,随着公共交通网络的不断延展和通达深度加强,城市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青岛日报2025年9月11日3版
责任编辑:吕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