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内市委书记三次调研,青岛这个区要扛牢“挑大梁”责任

9月10日,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到西海岸新区调研督导经济运行并走访慰问教师。

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充分挖掘优势,前瞻研判分析,强化工作措施,持续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推动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7月24日,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情况;8月5日至6日,调研督导经济运行和信访稳定工作,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这已经是两个月内,曾赞荣第三次调研西海岸新区经济情况。

西海岸新区作为经济大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在当前形势下,更要强化“打头阵、当先锋”的进取意识,扛牢经济大区“挑大梁”的责任。

10日调研的项目中,既有海洋药物、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也有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企业等先导产业,这些不仅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项目,更对青岛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01

抢抓项目建设“生命线”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西海岸新区提出谋划新增一批“两重”“两新”项目,统筹推动256个省市区重点项目提速提效,新引进过亿元产业项目230个以上。

正在建设的海洋生物基因编辑、创新型化合物研发及应用项目,由青岛清原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11亿元。

项目一期主要建设清原全球农药研发中心、新药评价中心(OECD GLP 实验室)、动物(海洋生物)育种中心等,目前已完成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内部施工。建成后,将加快专利农药创制与生物技术育种的研发创新与全球推广,助力解决农业“卡脖子”难题。

青岛清原集团

青岛海尔净水科技产业园项目,是海尔水联网在青岛中德生态园的第6座工厂,总投资超过1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净水机智造基地。

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计划2026年3月竣工。建成后,海尔家用净水机年产能将达到260万台,滤芯年产能达到1000万支,精密零部件、核心零部件将全部实现自制。

青岛海尔净水科技产业园项目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当前,一批大项目正在西海岸新区加速落地、加速建设。

3月,青岛市氢能产业园集中签约9个项目、投产5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0亿元;

4月,青岛董家口经济区集中签约总投资143.4亿元的6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36.5亿元的9个项目;

6月底,路易达孚食品科技产业中心项目、美国亚德麦斯智能园林机械制造项目两大外资项目同日开工建设;

……

项目建设“加速度”持续刷新,上半年新区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85个,总投资350亿元。

按“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划分,目前新区布局相关产业类项目41个,总投资过千亿元,显示出新区在产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承载地位和重大项目集聚优势。

02

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区

今年,青岛全力推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在全市经济中“挑大梁”的西海岸新区,自然在这些产业中要走在全市前列。

前不久发布的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产业链主企业名单中,62家企业,西海岸新区占到25家,占比超过四成。展现了新区创新企业群的实力。

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这两个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中,西海岸新区在新型显示技术、具身智能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展现出蓬勃的活力。

全球每新增十部手机,至少有一部手机的显示模组产自青岛;全球每新增五台显示器,就有一台显示器的显示模组来自青岛——在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模组青岛生产基地、青岛融合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助力下,西海岸新区重点打造的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正在持续进阶。

万达光电(青岛)生产制造基地二期项目“竣工即投产”,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青岛光电产业园员工宿舍项目主体结构通过验收,建成后可满足超6500名产业人才居住需求……

万达光电(青岛)生产制造基地二期项目生产车间

1至7月,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产值234亿元、同比增长1.3%;营收290亿元、同比增长7.9%。

刚刚结束的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上,文达通携问道者WIN 7室内清洁机器人、巡虎X1巡逻机器人、温妮WINI陪伴机器人等多款产品参展,显示不俗实力。

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专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生活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建成整机设计—组装调优—感知控制—测试训练全链条体系。

另一家新区人工智能企业以萨科技,则在8月开建以萨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孵化中心和展示交流中心等,打造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化创新枢纽。

以萨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作为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布局区域,西海岸新区将人工智能定位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全力推动其与实体经济、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03

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一颗海藻能做什么?

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一家全产业链式海洋生物医药跨国企业。

自2020年成立起,聚大洋专注于在海藻身上挖掘产品创新,领域涉及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制造业及现代海洋服务业,完成了海藻终端产品从工业级到食品级再到医药级的“三级跳”。

企业当下的代表产品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今年产量已经超过100亿粒,目前90%左右用于出口。按照计划,企业生产线将建到上百条,年生产规模达到800亿粒。

而国际海藻寡糖产业化制备中心项目、海藻纤维项目、海藻保健食品项目等,将助力聚大洋打造更加完善的海藻综合加工全产业链。

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在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上忙碌。

这是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西海岸新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分别占青岛市、山东省、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40.6%、11.8%、2%。

自主设计建造“海葵一号”“港航平5”等一批海工重器;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完成中试,进入临床二期阶段;华大基因建成全球最大综合性海洋基因库,海洋生物基因组破译全球贡献度近30%……

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努力在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上走在前。

9月7日至9日,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西海岸新区举行,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秘书处正式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

这次海洋盛会,是西海岸新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有力彰显,为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

作为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唯一全部布局的区市,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重点企业的加速发展,西海岸新区也将为青岛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动能。

记者|王凯   编辑|赵笛    

责任编辑:宋尉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