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山东发展的最大动能、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所在。
近年来,山东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奋力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推动海洋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9月起,观海新闻推出“海上新山东”系列视频评论,从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粮仓等多个维度,聚焦山东海洋强省建设。
01
如果把海洋经济比作一盘大棋,那港口就是决定全局的“战略棋眼”。就在6年前,山东落下一个关键棋子——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全省各个港口从过去的竞争者,变成协同联动的共同体。
如今山东的“港口天团”,拥有7位成员,堪称豪华阵容。根据最新的权威报告,青岛港货物吞吐量排名全球第4,日照港第6,烟台港第11。也就是说全球前十大港口中,山东一省就占了两席。那么,山东“港口天团”到底强在哪儿?
02
在山东的海边,你是否见过白色“大风车”?那壮观的场面,一定会让你印象深刻。我们说的“大风车”实际上是海上风电机组。山东已建成全容量并网海上风电场13个,装机规模稳居全国前三。
为什么山东能在海洋发电上占据先机?答案藏在“全产业链”里。以海上风电为例,目前山东已在东营、烟台、威海、滨州建立起了风电装备产业基地,近年来,中国三峡集团、华电、华能等央企也纷纷布局山东,一个全国规模最大、链条最长、配套最全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成型。
03
提起海藻,你会想到什么?清爽的凉拌海带,还是脆脆的海苔?其实,看似不起眼的海藻,还可以有另一个“隐藏身份”:对抗癌症的“特效药”。它名为BG136,由青岛科学家团队从南极褐藻中提取出来,有着绝对的“中国户口”,也是山东“向海问药”实力的又一例证。
为啥山东能稳稳站在海洋制药的“第一梯队”?先天的“好底子”很重要:约占全国1/6的漫长海岸线,里面藏着的海藻、鱼虾、微生物,全是海洋制药的“潜力股”。光有天赋还不够,“后天努力”同样关键:山东聚集了80%以上的海洋药物研究资源和力量,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实力直接拉满。
04
又到开海季,螃蟹、鲅鱼、鲍鱼等鲜活海鲜挤满了餐桌。爱吃海鲜的你知道吗?很多海味都带有山东基因。
从上世纪60年代青岛开创海带人工养殖、一举实现产量世界第一,到80年代对虾工厂化育苗掀起虾类养殖浪潮,再到后来扇贝、鲆鲽鱼类、刺参养殖的一次次突破,五次海水养殖浪潮,无一不是从山东发起。
为什么总是山东?
统筹 | 刘汉锋、王国钰
制作 | 高一铭、李旸、赵一婧、王雯雯、迟玉倩、孙华廷、张苏心、史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