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树“手造工匠”
为山东港口职工提供绝活展示的平台舞台
既是山东港口“一家人”文化的生动诠释
又通过职工精彩纷呈的手造佳作
展现“敬业、精益、创新、卓越”的
山港工匠精神
于无声处将海港精神文化薪火相传
9月12日
山东港口举办“匠心之约”
手造工匠达人秀活动
活动现场
10位山东港口手造工匠品牌主创人员
依次上台发布品牌
其中,山东港口青岛港占据三席
分别是:
前港公司郭振涛(涛心塑品)
董分公司刘璇(璇妙纸韵)
供电公司张萍(丝路“铜”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三位青岛港手造工匠达人
看看他们与新时代匠心精神的精彩碰撞
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展出的作品吗?

郭振涛
我在本次展览的作品规模较大。作品主体正面是一座由玻璃钢打造的“山”字造型,映衬山东港口,突出企业特色。同时,其色彩以青绿色为主,也体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山的背面是古铜色,表达“山东港口犹如铜墙铁壁般基业永固”的美好祝愿。


刘璇
我展出的作品叫《华彩山港》,是我花了两周时间,从设计到制作全程打磨的立体纸艺作品。它最核心的部分是中间平台上的两个大框,里面分别嵌了11层彩色和单色剪纸拼贴。我还在框里装了彩灯,通电后光影能透过剪纸,让山港的壮美景色和现场作业场景“活”过来。


张萍
我展出的作品是以龙、“山东港口Logo”以及“5G”理念为核心元素,采用铜线、电子电路板等科技材料,结合手工技艺创作而成的。主要想展现海港在5G应用等科技领域的发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您是怎样踏入海港手造领域的?在您看来,这份“手艺”的魅力何在?
张萍
做维修电工时,工作中总会产生一些废旧电线、元器件,看着它们直接报废,我心里觉得可惜,就琢磨着能不能用这些电线做点什么。最开始尝试的是制作小自行车等小型工艺品,它们摆在职工小家里也算物尽其用。就这么一步步,慢慢踏入了手造领域。
手造时,指尖的力度、全神贯注的情绪,都会被赋予到作品里。我自己能清晰感受到那份匠心与温度。这份“手艺”最吸引我的,是可以尽情释放创意,把科技、传统等不同元素巧妙融合,碰撞出独一无二的火花。它的魅力就在于,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份的,承载着创作者的想法和巧思,是很个性化的表达。
您觉得海港手造除了实用价值,还承载着哪些属于海港的精神文化或历史记忆?
刘璇
在我看来,海港手造承载着海港人的“工匠精神”——手造时对细节的较真、对技艺的打磨,都是港口作业中“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缩影。手造也记录着海港的历史记忆,无论是老码头的传统装卸场景,还是如今智能港的现代化设备,都能通过手造定格下来,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时光载体”。
对于海港文化传承而言,手造作品不仅能让抽象的海港文化“变具体”,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港口的历史与精神,还能作为“文化纽带”,对外能让更多人了解海港故事,对内能唤起职工的归属感,让大家对海港精神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海港为您开展手造工作提供了哪些支持?
郭振涛:海港数十年的发展,带来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极大丰富,运动会、艺术节、港史展览馆等各类大型文化项目层出不穷。参与其中为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一次在海港艺术领域的历练和参与制作的过程,也是我学习提升、精湛技艺的宝贵契机。
刘璇:海港的支持,是实打实的“全方位保障”。最初,公司开办的“港韵雅集”剪纸艺术沙龙,给了我接触学习剪纸的机会。和同好一起练习、交流,使我进步特别快。后来,集团工会又开办了职工剪纸夜校,更是解决了“没时间学”的难题。并且,公司一直坚持为我们聘请剪纸非遗传承人授课,并提供材料上的支持。老师不仅带我们练技法,还会结合港口特色提出创作建议。这些支持都给了我坚持创作的底气。
张萍:集团和公司都十分支持。一方面是在时间和场地上给予支持,鼓励我们不断进行创作研究;另一方面,很多文化创意方面的交流平台,比如集团的职工文体协会、各类展示展演活动,都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更好地了解海港的特色与需求,并获取创作灵感。
对于将自身的艺术创作融入海港发展实践,您有什么规划或期待?
郭振涛
在港工作近40年,可以说见证了港口的成长,自己也一直在成长。我虽然不是专职从事于艺术工作,但通过一线生产的实践,通过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现场劳动,积累了许多的实战经验。这些经历时刻提醒自己,在艺术创作领域还需不断学习进步,要紧跟一线的劳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造更多佳作。
同时,手造作品承载着后人的传承与接力,希望有更多有志青年加入进来。也希望港口能够继续为职工搭建平台,让我们在工作之余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丰富生活,寻找人生的更多可能。
作为山东港口“手造工匠”,您怎样理解“工匠精神”?您创作作品的“秘诀”是什么?
严谨、细腻、讲究是手艺的根本,决不能糊弄了事,只有将自己的匠心与对艺术的热爱融入创作,才能真正打造出形神兼备的作品!——郭振涛
手艺精进没有捷径,只能多看、多练、多琢磨。“工匠精神”就是在纸艺创作中对每一刀线条的较真、对海港元素的精准还原,也是工作里如打磨作品般专注细致的态度。——刘璇
“工匠精神”就是对作品细节的极致追求,这要求我们全身心投入作品,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才能让科技与传统在创作中实现完美交融。——张萍
三位手造工匠
正是青岛港“匠心筑梦”的最好诠释
希望我们海港的大家
在工作与生活中也能秉持一颗“匠心”
以高度的热情与热爱
投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日积月累中
打磨出属于我们的人生“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