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台水下机器人潜入深海,一组组数据实时传回平台,赋能深远海养殖、海洋生态监测、水下工程检测等领域。在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马秀芬的带领下,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用科技创新描绘着经略海洋的新蓝图。
“参加此次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我们深切感受到青岛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支持。”马秀芬表示,多年来,青岛出台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市人社局和市科协在人才政策上不拘一格,为企业引进院士提供服务和支撑;市海洋发展局牵头推进海洋装备企业与胶东国际机场深度合作,为企业开展产品推荐和品牌宣传。
锚定自主创新不放松
作为智能水下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罗博飞主要从事水下机器人、水下摄像机、传感器等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以及智慧海洋物联网系统的搭建。
历经12年的自主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公司先后研发10余款水下机器人、20余款水下摄像机、200余套海洋物联网解决方案,掌握了水下机器人高稳定航行姿态控制技术、高水压下的动静密封技术、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高精度组合导航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多项先进核心技术。
近年来,罗博飞的技术和产品在多个重大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市场前景,特别是在海洋生态修复、深远海渔业等细分领域树立了领军者地位。
在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监测项目中,公司围绕蜈支洲岛海域共建7个站位,全方位监控热带鱼、珊瑚礁、砗磲等生态体系修复情况;在莱州湾海洋牧场监测项目中,公司布放三套浮动式海上平台智能监控系统,收集海参、蛤蜊、网箱养殖全周期生长数据,为搭建产品溯源系统提供详细数据支撑;在珊瑚礁生态调查中,公司协助中国科学院南海所完成科研调查,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前不久,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发布了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全国共有15个案例上榜。其中,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海草床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和广西北海市涠洲岛珊瑚礁生态保护修复案例都有罗博飞的深度参与,可见其技术实力。
科技赋能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当前,青岛正着力打造“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罗博飞以“自主品牌海洋高端装备走向世界”为使命,形成了三大核心产品板块,并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其中,水下机器人板块主要研发生产水下机器人,专注于水电、核电、管道及河道等检测领域,目前正在深入研发深海机器人;水下光学板块已做到全国第一,目前正在拓展更多品种和更精细化的水下光学产品;在智慧海洋物联网板块,建立了海洋生态数据库,包括鱼类AI识别数据库、海草床识别数据库等。
“青岛拥有很多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海洋人才、海洋装备和海洋产业氛围,未来发展应该重点立足于海洋。”马秀芬分享了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深刻见解,建议青岛在“十五五”规划和海洋产业发展中,关注布局海洋装备、海洋AI、海洋数据等领域。
从水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从海洋AI识别到海洋数据开发,马秀芬的策略是稳扎稳打,走更专业化、更精细化的发展之路,用科技力量赋能海洋产业。
“我们将在海洋装备和海洋物联网体系方面发力,利用专业知识服务海洋产业,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马秀芬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责任编辑: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