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正式揭晓,青岛两家组织上榜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分别是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青岛已成功拿下11个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
就在前不久,青岛4家企业登上全国首批质量管理能力高等级企业名单,数量全国第一。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从提出“质量是生命”起,青岛这座城市始终发展传承质量的结果。
当城市竞争进入以“质”取胜的新阶段,青岛正以一场深刻全面的系统性变革,回应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命题,全力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在全局演进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动能。
01
强基固本
“质量”两字有千钧之重,它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产业、生活、管理、服务等无处不在。
生活在青岛这样一座“质量强市”是一种什么境遇?“一张榜单”就能知晓“青岛质量”的高度。
11个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18个省长质量奖及提名奖、64个市长质量奖,22家全国质量标杆企业、26家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企业,63个“好品山东”、185个“青岛优品”……
这些质量荣誉的获得,离不开企业的创新,更离不开城市的培育。
近些年,青岛创新推出一系列推动质量发展的机制和举措,紧紧抓住企业这一基本细胞,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和推动企业强化质量管控,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一个个以质取胜的鲜活故事在不断上演。
“连钢创新团队”在建设自动化码头的创新实践中,从一张白纸做起,突围破壁、勇于担当,连续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构建一整套技术标准,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一次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
中车四方聚焦轨道交通装备主业,搭建全过程质量体系,以创新引领着行业内一项又一项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走出去”,成为驶向海外的“中国名片”。
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青岛坚持不懈在提升制造业质量上下功夫,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在技术创新、数字化改造、产业集群培育上发力,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
放眼今日之青岛,从产品、工程、环境、服务等基础质量,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等各领域产出质量、发展战略,“高质量”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藏在每个人的感受里。
2024年,全市消费品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4.39%,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7.18%;全市工程质量整体平稳向好,旅游、交通运输、商业零售、医疗卫生等领域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在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
02
品牌升级
在青岛,提起海尔、海信、青啤等企业品牌,几乎无人不晓。它们已经成为“青岛质量”的代名词,在国内甚至国际都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品牌是质量的标志,体现的是产品竞争力,也是质量强市的内在支撑。
面对愈发激烈的城市竞争,作为“品牌之都”的青岛没有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而是不断加大品牌挖掘力度,实现存量和增量的双重提升,聚力走出一条以质量带动品牌、以品牌振兴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的品牌城市之路。
2021年,青岛提出实施“品质青岛”塑造工程,着力打造“青岛制造”“青岛农品”“青岛服务”“青岛购物”“青岛文旅”五大品牌,作为全面提升城市核心功能、服务能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3年,青岛又推出一项创新改革工程——“青岛优品”工程,集“质量、创新、品牌、效益、可持续发展”等为一体,凝聚了品牌建设的集体信念,从工业产品、农产品、服务等品牌中优中择优,在原有的质量“高原”上再筑品牌“高峰”。
从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品牌战略,再到新世纪初提出大力发展品牌经济,青岛聚焦品牌强市的主题,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品牌战略一次次迭代升级,并开创了“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极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工业品牌带动服务业和农业品牌创建、三次产业品牌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03
产业高地
眼下产业链竞争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核心战场,而质量,正是决定产业链韧性与能级的关键支撑。
青岛市以战略眼光瞄准这一新时代命题,聚焦智能家电、新型显示等五大国家级、省级质量强链项目,以质量基础设施为底座,以要素协同为路径,系统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全力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链群”跃升。
为此,青岛市场监管部门研究起草《2025年质量强链工作实施方案》,创新制定了10个重点任务53项具体工作的清单化管理机制,将宏大愿景分解为可执行、可考核、可追溯的项目与责任。
在各条产业链的质量提升实践中,青岛因“链”施策,精准发力。
在智能家电领域,推动建立智能家电质量创新联合体,加强上下游产业质量一致性管控。新型显示产业链将标准比对作为提升抓手,联合龙头企业共同建立标准数字化资源库。虚拟现实产业链坚持平台赋能,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检验检测平台。
市场监管部门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要素,点线面各层级质量协同共进,以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支撑产业发展。
质量强链行动之下,全市重点产业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智能家电、新型显示产业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获批组建家电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全市拥有8家整车生产企业,2024年汽车产量达69.9万辆,新能源车产量同比上涨117.2%。全市拥有59家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企业,算力总规模全省领先。在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青岛市位列第11位。
这些实践和成绩也一再证明,质量,正成为青岛市应对全球产业竞争、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坚实底气。如今,以海尔、海信、青啤和中车等企业为代表的千亿级知名品牌产业链,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5%。
在守护“质量强市”金字招牌的路上,青岛正展现出应该有的样子。行业千般,标准万种,但质量的终点从未改变——更幸福的生活、更美丽的城市、更具创造力的未来。
记者|吴帅 编辑|赵笛
责任编辑: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