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定情深,奏响产业跃升强音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6日讯 智能温棚里玫瑰火热绽放,日光温室中圣女果挂满枝头,生产线上海洋科技邂逅传统中药,东西部协作的种子正在陇西大地生根发芽,结出丰硕果实。9月25日,2025青岛网络媒体、网络大V东西部协作采访行走进陇西县的田间地头、产业园车间,实地感受东西部协作绘就的产业跃升新图景。

玫瑰开出“智慧花”

撬动“花样”经济

走进陇西县云田镇北站村的渭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云上田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内涌动着科技与自然的和谐交响。

连片的现代化智能温棚顺着田垄排开,一眼望不到头。一踏进棚内,馥郁的花香盈满鼻尖,一朵朵高原红玫瑰开得艳丽。工人们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一派繁忙景象。

这片透着生机的种植基地,正是青岛市崂山区与陇西跨越山海协作的亮眼成果。项目总投入2100万元,新建成15座日光节能温室,总面积足足有2.7万平方米。园区内,高压喷雾打药系统、喷淋系统、臭氧杀菌机、自动放风机等先进的农业智能化设备应有尽有。此外,还将加装补光灯和物联网系统,以提高作物的成长速度、品质和外销水平。

“玫瑰花在5-7年的生长周期内产量是比较高的,今年是第2个年头,目前每亩种植5000株左右,一年能产4茬共计6万支左右,平均每支价格能达到3元,这样一年算下来可以收入18万元。”说起玫瑰花如何帮助村民增收致富,陇西县云田镇北站村驻村组长张晓锋头头是道。据他介绍,15座日光节能温室年产值可达576万元,可以带动周边群众150余人就近务工,年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玫瑰开出的“智慧花”正在撬动县域“花样”经济崛起。

陇小番“C”位出道

圣女果“甜”出大山

不同于渭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满棚花开,陇西县菜子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满是蔬果的甜香。刚一下车,采访团一行就被高挂的“陇小番”道旗吸引。“我们‘陇小番’甜度高、口感好,每株最少能产4斤。”这个被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张宝丽亲切称为“陇小番”的小番茄品种,正是东西部协作下“品牌兴农”的生动注脚。

在东西部协作机遇下,青岛市崂山区牵线搭桥引进山东京辉农旅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陇西县菜子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浅河村和十里铺村两处基地,发展“釜山88”圣女果和高架草莓种植。为了让陇西的果蔬“有名有姓有市场”,企业以“陇小番”的品牌化经营帮助当地小番茄实现了从“产品”到“商品”的跨越。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陇西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销往南方地区,市场上认可度比较高。”张宝丽介绍,十里铺目前共有63座日光节能温室蔬菜大棚,每个棚子销售额平均能达到6-7万元,除了20%归合作社所有外,其余全部是农户的收益。“C”位出道的“陇小番”走出大山,正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海洋+中药”

为陇药产业国际化添助力

提起定西的特色产业,中医药是绕不开的话题。作为“千年药乡”,定西中药材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近年来,借助东西部协作机遇,定西的中医药产业也在不断完善升级。由青岛琛蓝健康产业集团在陇西县投资建设的甘肃琛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当地发展中医药产业的佼佼者。

“这是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壳寡糖的提取设施,我们是从青岛运送蟹壳原材料,到这里完成大宗提取”在提取车间,琛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斌指着一台萃取装置向记者介绍道。

借助青岛总部在海洋活性物质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方面的研发能力,甘肃琛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坚持“海洋+中药”融合发展,不仅在国内形成了一条涵盖中药材以及海洋活性物质加工提取、制剂研发、精深加工为主的闭环产业链;在国际赛道上更是“野心勃勃”——依托甘肃丰富的药材资源,进行精深加工,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品牌原料植物提取物产品,如JointAlive、Eubone、MoodElite、CuminUP60、Easymind等,目前已远销至欧美等地,为推动陇药产业国际化作出了有益实践。

据韩斌介绍,由青岛琛蓝集团投资2.46亿元建设的琛蓝生物陇药国际化产业基地目,一期项目已完成建设,目前已正式投产。项目整体产能年产中药提取物500吨,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在提升自身产业能力的同时,将进一步助推当地中医药产业升级。

当智能温棚的玫瑰越开越艳,当“陇小番”的甜味飘向远方,当“海洋+ 中药”的创新持续发力,青定情深的故事,还将在产业跃升的强音中,续写更多乡村振兴新篇章。(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凤一)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