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6日讯 9月24日至25日,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再启新程——硬科技和人工智能两场专场对接会在杭州举行。
此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工作部署,着力构建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青岛硬科技、人工智能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育新板”,加强青杭及全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助力链上企业融通创新。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市民营经济局、市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和区市,青岛华通集团、青岛城投集团、青岛国信集团、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基金及创投机构,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等青岛硬科技、人工智能领域链主企业,全国链上优质中小企业百余人参加活动。
筑牢青岛产业升级根基
在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产业均位列其中。
硬科技主题专场对接会在元禾原点合伙人郑丁的《硬科技投资逻辑与实践》主题分享中拉开序幕。他指出,投资主线正从“摩尔定律”转向“规模化法则”,算力成本下降、轨道发射成本骤降等趋势正深刻影响前沿科技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亟需与前沿新质生产力企业的发展规律相匹配,构建“顶尖人才-科技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铁三角生态。
路演环节,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苏州、成都等地10家优质企业,聚焦医疗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汽车交通、物联网等产业细分赛道进行项目推介,展现了硬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商业潜力。其中,天津巽霖科技的玻璃基板和陶瓷基板在半导体封装领域的应用,鲲腾泰克的动态配置电机技术和软件,吸引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青岛华通集团关注,为后续深入对接奠定基础。
随后进行的行业研讨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链主企业、投资机构与路演企业围绕“硬科技与产业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度对话。作为青岛硬科技产业链的“主力军”,青岛海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两家链主企业现场发布核心需求,对具体企业表达深度合作意向。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希望与新材料、大模型相关企业对接,将积累的知识经验以更低成本赋能新城市应用。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家电先进技术研究院负责人现场邀约上海犀灵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永续新材料有限公司,在食材管理视觉技术、保鲜新材料等方面展开深入对接,促进产业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优势互补。
活动现场,光年探索(江苏)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哲新未来(杭州)科技有限公司、面试小助手人工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佑泰(青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主动介绍自身技术优势与合作诉求,现场交流热烈。在一对一自由交流环节中,与会企业深入探讨技术细节与合作可能,为后续青岛与全国各地产业协同与创新联动奠定基础。
激活AI产业协同动能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青岛将人工智能列为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通过“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海洋、智能家居等优势领域全域渗透。
人工智能专场对接会上,赤子基金创始人、董事长陈维进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投资趋势》为题,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图谱、三大投资趋势和重点关注领域,为企业在AI行业发展提供精准方向,并以实际案例提醒企业和投资机构关注技术迭代与监管伦理等潜在风险。
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示了基于AI智能的智慧城轨解决方案、AI加持下在地铁领域的探索和应用,发布了智能体在其他城市的落地需求。现场路演的8家人工智能企业覆盖工业、医疗、消费等赛道,围绕农业机器人、AI工业设计、三维生成大模型、AI核电等方向展示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表现出强烈的“卡位入链”意愿。
行业研讨环节,青岛链主企业、国有资本和产业投资围绕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探讨。山东零度供应链有限公司从传统行业转型角度,提出对AI赋能工业设计的迫切需求,并与深制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建立初步联系,为推动实质性合作创造了良好开端。
健全常态化协同机制
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与资本赋能,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
此次杭州专场对接会,不仅是青岛“走出去”链接创新资源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政产研资”要素高效配置的实践探索——政府带政策“搭台”,解决企业“服务保障”问题;链主企业带需求“唱戏”,明确产业链“补位方向”;资本机构带资源“赋能”,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外地企业带技术“补链”,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四方协同形成“融链固链建链”的强大合力。
在政策服务方面,市南区企业服务中心介绍了市南区在优化营商环境、精细化服务企业方面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增强外地企业与青岛合作的信心。在资本对接上,青岛华通集团、青岛城投集团、青岛国信集团、青岛国运投资等介绍了各自的投资方向与招商政策,并向在场企业抛出“橄榄枝”。例如,针对光年探索提出的商业航天火箭结构件落地诉求,青岛国运投资现场为其对接本地航天产业链下游资源。
据了解,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联合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已举办近40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专场对接会。
下一步,青岛将以深化“企事有解”思维为引领,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做深做实“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机制,通过强化全周期项目跟踪与闭环服务,推动对接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合作,以精准滴灌的服务模式为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