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铁水联运深度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印发,多次“点名”青岛
放大海铁联运优势 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印发《“一港一策”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度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青岛港是国际枢纽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枢纽,在这份行动计划中,青岛港被多次提及,这为青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国际航运中心注入了新动能。
集装箱铁水联运是指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结合的运输模式。近年来,青岛持续加快铁路与港口衔接,依托胶黄铁路有效连接胶州(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与黄岛(前湾港),在全国率先实现“前港后站、一体运作”的海铁联运模式。2024年,青岛完成海铁联运量254.6万标箱,同比增长15.3%,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至8月,全市海铁联运线路总数达86条,完成海铁联运量198万标箱,排名持续保持全国首位。目前,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过境运输货物在抵达青岛港后,先转运至上合多式联运中心,再搭乘中欧班列运往中亚国家,可大幅节省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
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互通,加快提升硬联通水平方面,行动计划提到,加快推进包括青岛港前湾港区北岸铁路扩能改造、青岛港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在内的集疏港铁路建设。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青岛港前湾港区北岸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通过增设装卸线、升级智能化设备、优化场站布局等系统性改造,大幅提升港区内海铁联运作业能力(大宗干散货能力约2400万吨/年,集装箱能力约330万标箱/年),对于服务港口整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已列入2025年山东省重大实施类项目清单,力争年内开工建设,计划2028年建成,将进一步打通青岛港与沿黄流域腹地间的铁路通路,实现董家口港与国家主要货运铁路干线通道的快速连通。
联运组织一体协同,加快提升全链条效能是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行动计划提出,推动青岛港等具备条件的港口强化港铁作业组织协同,支持铁路港站与港口生产作业一体化管理,推广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实现快速通关、快速装卸转运、有效减少“短倒”运输。支持“公转铁”“散改集”运输,推进青岛港等港口企业与铁路合作,拓展粮食、化肥、铜精矿、铝矾土、水泥熟料、焦炭等货源,加快推进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推动内陆场站及具备条件的工厂、园区等创新“散改集”装卸作业工艺和设施设备,扩大源头“散改集”规模。
围绕推进标准规则一体衔接,加快软联通协同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铁水联运“一单制”,推动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港口积极协调铁路、航运等企业,拓展海运提单“一单制”应用。近年来,青岛发挥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将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作为重点工作,着力打造运输便捷、运转流畅的运输体系。组织骨干物流企业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加快推动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的多式联运“一单制”。(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