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方案6次“点名”!连续10年全国第一,青岛再获支持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和国际航运中心,青岛再获国家支持。

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印发《“一港一策”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度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 “一港一策”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度融合发展,到2027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左右。

作为重要的国际枢纽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枢纽,在这份行动计划中,青岛港被6次提及——

推进青岛港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推动青岛港等具备条件的港口强化港铁作业组织协同……

从被提及次数来看,青岛港是最多的一个港口,凸显了青岛在全国铁水联运服务体系中的枢纽地位。

01

连续十年全国第一

集装箱铁水联运是指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结合的运输模式,又称海铁联运。

作为当前我国多式联运最重要的集装箱物流形式之一,海铁联运模式下货运总成本较传统运输降低25%至50%,运输时间缩短50%,是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抓手”。

近年来,青岛持续加快铁路与港口衔接,依托胶黄铁路有效连接胶州(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与黄岛(前湾港),在全国率先实现“前港后站、一体运作”的海铁联运模式。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青港物流海铁联运中心

通过铁路进港,打造便捷集疏运体系,有效减少进出口、过境货物在前湾港区堆存时间,缓解青岛港腹地不足压力,提升海铁联运效率。

2024年,青岛完成海铁联运量254.6万标箱,同比增长15.3%,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青岛海铁联运班列线路中超过90%辐射沿黄九省(区)。从青岛出发,沿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内陆枢纽城市建设海铁联运中转基地,为腹地企业架起与世界各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海铁联运“黄金通道”。

今年1—8月,青岛海铁联运线路总数达86条,完成海铁联运量198万标准箱,持续保持全国首位。

02

承担新任务、塑造新优势

行动计划部署了5项主要任务。在推进基础设施一体互通,加快提升硬联通水平方面,行动计划提到了多个集疏港铁路建设项目,青岛港前湾港区北岸铁路扩能改造、青岛港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在列。

前湾港区是青岛港综合运输核心枢纽的骨干力量,也是发展集装箱运输的重点港区。

随着集装箱干线运输量的稳定增长以及港区南、北岸作业区的功能提升,这里正着力打造青岛港首个三千万标箱级大型港区。

目前,港区内部由既有北岸铁路承担货物装卸、运输功能,但现状集装箱装卸能力难以满足远期北岸作业区超300万标箱/年的到、发运量需要,亟待实施北岸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前湾港区北岸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将通过增设装卸线、升级智能化设备、优化场站布局等系统性改造,大幅提升港区内海铁联运作业能力(大宗干散货能力约2400万吨/年,集装箱能力约330万标箱/年),对于服务港口整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青岛港前湾港区北岸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效果图

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已列入2025年山东省重大实施类项目清单,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项目线路起自董家口南站,利用既有董家口疏港铁路至青盐铁路草桥村线路所,向西经潍坊市、日照市,引入胶新铁路五莲站,并行胶新铁路向南实施扩能改造工程。

该项目计划2028年建成,将进一步打通青岛港与沿黄流域腹地间的铁路通路,实现董家口港与国家主要货运铁路干线通道的快速连通,成为董家口港区重要的“生命线工程”。

行动计划还提出,推动青岛港等具备条件的港口强化港铁作业组织协同,支持铁路港站与港口生产作业一体化管理。

围绕推进标准规则一体衔接,加快软联通协同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铁水联运“一单制”,除了青岛港,这项任务中还包括大连港、天津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港口。

目前,青岛在多式联运“一单制”方面已取得积极成效,组织骨干物流企业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加快推动多式联运经营人全程负责的多式联运“一单制”。

一趟装运铝矾土的海铁联运班列经过集装箱堆场。

比如,山东港口陆海物流集团通过“散杂货+集装箱+铁路+公路”“一单到底”全程物流模式,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20%以上,提升“重去重回率”60%以上,免除了原有模式下陆运、海运分段委托的麻烦,实现货物“一人到底、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签到底、一检到底”。

03

建设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

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特别是拥有北方最密的海上航线,是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重要枢纽港。

围绕国际集装箱铁水联运衔接,行动计划提出,青岛港等港口要推进海运航线与中欧班列、中老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融合发展,加强与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联动,发展加挂补轴、阶梯集结等中转集结班列,推动优化海关查验流程,提升国际集装箱铁水联运时效性。

与中欧班列融合发展,是青岛港承担的一项新任务。

今年,国家中欧班列(济青)集结中心成功获批,济南与青岛将联合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目前,青岛中欧班列图定线路达13条,常态化开行22条国际班列线路,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

在上合示范区,一列驶往莫斯科的中欧班列整装待发。

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过境运输货物在抵达青岛港后,先转运至上合多式联运中心,再搭乘中欧班列运往中亚国家,可大幅节省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在行动计划指引下,青岛港与中欧班列将更加紧密,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青岛将持续提升多式联运的竞争优势。今年8月公布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期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青岛着力建设东北亚海运快线组织中心和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

青岛将整合优势航线组群,依托多式联运和水水中转、国际中转,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岛直达快线。打造全国唯一的海陆空铁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提供跨境多式联运服务、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保险服务、全程信息可视化服务等。

肩负新使命,阔步向未来。踏上海铁联运赛道,已十年领跑的青岛正扬帆启新程。

记者|周建亮     编辑|赵笛‍‍‍‍

责任编辑:宋尉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