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医院完成8触点神经调控手术,照亮更多“抖”“冻”“僵”人生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30日讯 特发性震颤(ET)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障碍疾病,影响患者的手、头部、声音甚至躯干,造成不自主的、节律性的震动。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脑科中心本部神经外科团队采用立体定向+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成功为一名特发性震颤患者实施8触点脑起搏器手术治疗。该手术的成功是本部神经外科在功能神经外科,尤其是神经调控领域持续深耕的成果。

患者刘女士(化名)是一名诊断为家族性特发性震颤的患者,自年幼起就饱受肢体震颤所带来的困扰。患者入院后,该院本部神经外科主任李胜利迅速为其检查及病情评估。患者家族中多位亲属均呈现特发性震颤的特征,这种遗传因素导致的发病特点容易导致常规神经调控方式失效。

患者具备明确的手术指征,为了保证术后效果,李胜利决定突破常规4触点调控方案,为患者实施8触点脑神经调控手术。为减少电极植入误差,李胜利和本部神经外科副主任谭守刚带领团队在传统立体定向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模态影像数据,准确识别并规划出脑深部相关核团作为调控靶点,从而实现严格控制位移误差。

手术在局麻下开始,在确定目标靶点路径植入电极后,术中即刻测试,患者双上肢震颤的症状得到改善,特别是持物及书写功能好转,术后CT复查证实电极精准植入。术后半个月,程控正式开启,患者四肢震颤减轻。医生还将开展个体化程控参数调整,促成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李胜利介绍,传统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退行性疾病多应用四触点电极,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对神经系统深入探索,4触点电极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需求。8触点神经调控技术电极更长,触点更多,可实现多靶点覆盖。而且,8触点系统可组合成多达12种刺激模式,能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刺激参数,定向刺激技术精准聚焦目标脑区,减少电流扩散对周围组织的干扰。

作为青岛市实施脑神经调控手术例数最多的诊疗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神经外科将进一步推动8触点神经调控技术的合理应用,为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方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