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6日讯 有一种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一种传承,似璀璨星辰指明方向,这便是警营师徒间的引领与教诲。师傅们传授经验助徒弟成长,徒弟则怀着感恩之心奋楫前行。国庆中秋假期,一起走进警营,看青岛公安的师徒们携手并肩、薪火相传,用“传帮带”形式守护平安的故事。
镜头一:师徒用自己的“缺席”,守护更多家庭的“圆满”
节日期间,青岛莱西市公安局青岛路派出所50岁的民警姜志建和25岁的徒弟张浩,他们的身影也像上了发条的钟一样,在办公桌、询问室、处警现场三点间奔忙,连喝口水的间隙都要见缝插针接起电话。
1995年参军,2009年转业从警,30年里,姜志建缺席了26个中秋团圆饭。他指尖摩挲着手机壳上泛黄的全家福,照片里老母亲还能笑着站在中间,今年已经75岁的老母亲身体也是大不如以前硬朗了,日常照护全靠妻子。前几天,老母亲打电话颤巍巍地问:“志建,今年能回家吃口热饭不?”他当时低下了头,说了句“忙完这阵就回”,挂了电话却在值班室抹了把脸。
身旁25岁的徒弟张浩,菏泽人,入警三年,这是徒弟小张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中秋,小张的心情格外的复杂,小张反复收听中午收到的母亲语音,“浩浩,在外面努力工作,不用挂念我,上班的时候注意安全,我等你忙完回家”。想家的情绪,像潮水般在寂静的片刻涌上心头。但他迅速调整了呼吸,因为他知道,选择了这身警服,就意味着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将小家的思念,默默藏在肩上的警徽之后。
师徒俩的身影穿梭在街头巷尾。他们的牵挂,一头连着家里的灯火,一头系着辖区的平安。当千家万户的窗户透出团圆的光,这对民警师徒用自己的“缺席”,守护着更多家庭的“圆满”。
镜头二:与其说是师徒,更像一对互相欣赏的好朋友
“师傅处理事情时,思路总是很清晰、有条不紊。”“我也要向你学习,抗压能力真的比我强。”产芝水库派出所的郑立荣和栾昌飞,与其说是师徒,更像一对互相欣赏的好朋友。这个假期,师徒二人“搭档”坚守工作岗位,用“双份牵挂”换万家团圆。
师傅郑立荣,从警三十余年,经验丰富,为人沉稳,常年扎根基层,参与侦破各类案件数百起,调解矛盾纠纷上千起,是群众心中的“贴心人”。徒弟栾昌飞去年刚入警,是个充满活力的“95后”。这个中秋节,是栾昌飞从警以来第一个在岗的中秋节,也是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节。
“说实话,节日不能与家人团聚,心里还是有点失落,但师傅跟我说,警察的节日,更多的是责任和坚守,只有我们守护好了大家的团圆,我们的团圆才更有意义。”栾昌飞坦言。
节日期间,师徒二人如往常一样穿梭于大街小巷,开展巡逻、处警、调解矛盾纠纷、开展安全检查、耐心提醒居民注意防火防盗,感觉特别充实。
“带徒弟,不只是教业务,更是教做人。我希望他能明白,警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群众过节,我们过关,必须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郑立荣说。而对于栾昌飞来说,有了师傅的带教,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加持”,这个“双节”过后,他应该会更从容,彻底摆脱当初独自面对群众时的紧张和慌乱。
镜头三:他们配合默契,有效维护节日治安秩序
“郝杰,有一起丢失自行车报警,我们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节日期间,接到丢失自行车警情后,水集派出所民警王飞立即带领新警徒弟郝杰前往现场查看情况。到达现场后,二人分工明确,师傅王飞凭借丰富经验,迅速确定侦查方向、划定重点区域时段,徒弟郝杰行动敏捷,立即展开排查走访、调看监控。不到3小时,师徒二人便成功锁定并抓获嫌疑人。
这是王飞、郝杰师徒“传帮带”的一个缩影。师傅身经百战,毫不懈怠,徒弟善于钻研、科技锁敌,结对2年多来,他们亦师亦友,并肩前行、彼此成就,延续着公安的传承和创新。
“刚到派出所时,很多地方和想象的并不一样,许多工作并不知道该怎么干,但师傅会把他从警多年的经验都教给我,如何与群众沟通打交道、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如何快速侦破案件,现在这些工作我已经慢慢在适应,但还是少不了给师傅添‘麻烦’。”郝杰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能做小郝的师傅,是我的荣幸,他活泼、热情,干劲十足,我们俩在工作上也十分默契,这应该是因为两人之间都有着共同目标的一种双向奔赴。”王飞说。
国庆期间,水集派出所辖区人流客流激增,而每年这个时候的警情数量也会有所增加,派出所的压力也徒然加大,王飞、郝杰这对师徒继续奔赴在一线,安全检查、巡逻防控、反诈宣传等等,一刻都不敢停歇,他们配合默契,有效维护节日治安秩序,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
“越是节假日,我们越要坚守岗位,这是我们师徒俩在一起坚守的第二个国庆节,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师徒俩笑着说。
凡学百艺,莫不有师,青蓝相继,薪火相传。(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梁超 通讯员 宋学友 刘哲良)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