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7日讯 秋高气爽寒露至,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17个节气寒露。寒露节气和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相遇了,该如何健康愉快地度过旅途?7日,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专家给大家支招,帮助大家安稳度秋,快乐过节。
假期正好碰上寒露节气,出游时在穿衣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寒露寒露,遍地生露”,到此节气时,露水凝结更厚重,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初霜,寒意更盛。寒露前后,“凉燥”邪气当令,气温变化大,人体的免疫系统容易失守,呼吸道疾病会在这个节气里频发,所以要注意保暖,可以风度与温度兼得。另外,老人和孩子阳气相对较弱,对温度变化更敏感,防寒是重中之重,核心就是“随时添减,重点保护”。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邪入侵多从薄弱部位开始,所以寒露节气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专家建议,可以选择用温热水泡脚20分钟,可配合按摩太溪穴(内踝与跟腱间凹陷处),既可缓解旅途劳累,还可以驱寒暖肾。
作为海边城市,过节吃海鲜是必不可少的,逢此节气,饮食上面该怎么平衡呢?专家介绍,寒露节气强调“滋阴润燥”,寒露时节脾胃易受寒,海鲜等性寒食物应配姜醋食用,并增加热汤、热粥的比例,如桂花酒酿圆子,暖胃又应景。另外,主菜应多采用蒸、煮、炖的烹饪方式,在烹饪美味菜肴的同时,可以加入如银耳、山药、百合等药食两用的中药,缓解秋燥带来的口干、鼻干。
除了饮食,中秋寒露相交时,市民在起居和活动上有什么特别建议?专家强调,寒露节气,养生重点在于“收”字诀,即收敛神气,为冬藏做准备。所以市民宜动不宜静,可以全家一起“散步赏月” ,微微出汗即可,避免受寒。另外在作息上面宜早不宜晚,“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假期聚会难免晚睡,但要尽量避免熬夜和通宵。
寒露过后,对于假期后即将投入紧张工作的人们,专家建议,可以做两件事来“收心”和“养身”。先是一杯茶:泡一杯“三花安神茶”(合欢花+玫瑰花+菊花等),养血宁心,安神助眠,缓解假期可能带来的上火和疲劳。其次是一个穴:每天按揉手腕处的“内关穴”5分钟,有助于宁心安神,缓解焦虑,平稳地从假期模式过渡到工作模式。
中秋是情感的团圆,寒露是身体的提醒。这个特别的时节,愿大家既能享受团聚的温暖,又能收获健康的智慧,以充盈的身心,迎接接下来的美好时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吕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