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日),华北、东北等地在冷空气和阴雨天的影响下,气温明显下降,不少地方气温只有10℃出头。
许多北方的小伙伴连夜翻出厚外套棉衣,开启“过冬”模式。
而在南方,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部分地区保持35℃以上高温,恍如盛夏。
中央气象台预报,明后几天,南北方这种气温反差大的格局还将维持。
一夜“过冬” 局地降温10℃以上
中央气象台预报,受冷空气影响,9日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先后下降4~8℃,局地降温10℃以上。多地气温将创下立秋之后的新低,这种寒凉程度同期少见。
城市里:
石家庄9日最高气温为10℃,比常年10月上旬的平均水平偏低10℃以上。
太原9日最高气温为10℃,叠加阴雨天气,将体验初冬般的湿冷感。
北京今明两日最高气温仅10℃出头,需添衣保暖。预计14日后降雨逐渐停歇,最高气温将升至20℃。
公众节后返程、返工需及时增加衣物,注意保暖。
气温降低了 还能秋冻吗?
“秋冻”是指在秋季气候变凉后避免过多增添衣物,帮助人体锻炼耐受寒冷的能力。在初秋、仲秋气温不那么低的时候(如日照温度在15℃~20℃)可以适当“秋冻”,有助于人体提高对寒冷空气的适应能力。
而寒露过后,北方天气渐趋寒冷。当早晚气温降至10℃以下时,应停止“秋冻”,做好保暖措施,头颈、脚部、关节、腰腹等位置尤其要避免受寒。
北方湿冷秋雨持续 需防范地质灾害
未来几天,北方秋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同期少见,局地可能打破10月单日降水纪录。中央气象台10月9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10日至13日,四川盆地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北部等地还将有一次中到大雨过程,尤其是四川盆地北部、西北地区东部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陕西、山西、河北、四川、甘肃等地需警惕山洪、地质灾害及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
两部门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10月8日18时联合发布黄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预计10月8日20时至9日20时,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蓝色预警),其中,山西北部、陕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
山洪逃生 牢记“快!高!避!”
快
如果收到了高级别的预警信息,快速撤离,不要贪恋财物。
高
“高”是指尽快向屋顶、山顶等高处转移。转移时应向与洪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爬。
避
避开一切可能被洪水冲垮、冲毁以及可能带电的地方,如围墙、老旧房屋、电线杆、陡坡等危险区域。
山洪停止后,应继续待在安全区域,不要立即进入受灾地区寻找财物,避免二次遇险。
副热带高压偏强 南方暑热不减
反观南方,在副热带高压掌控下,未来一段时间“秋老虎”将持续发威,不少地方最晚高温日纪录被不断刷新,热意不减。
未来几天,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湖南南部等地将会出现成片的35℃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8℃左右,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强。
直到13日以后,江南地区的高温范围强度才会逐渐减弱。公众出行、复工需注意:
1. 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滞留。
2. 尽量避免日光直晒,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
3. 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喝一些白开水、糖盐水,或含钾、钠、氯等离子的电解质饮料。
南北温差为何如此大?
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李宁介绍,寒露节气已过,但副热带高压依然强势不肯让步,导致南北方的天气都“不走寻常路”。北方冷空气频繁活跃,加上阴雨连绵,造成北方大部气温较往年偏低,体感湿冷好似初冬。而南方高温频繁、体感闷热跟副热带高压偏强直接相关。一冷一热,形成了南北温度差异较大的局面。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本轮北方降雨持续时间长
累计雨量大、降温明显
应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
同时防范地质灾害
南方高温持续
应注意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