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皆“丰”景!即墨秋月梨、苹果等迎来丰收季

秋收时节,观海新闻记者昨天驱车穿行在即墨区移风店镇的广袤田野间,目之所及皆是瓜果飘香、粮囤满仓的景象——金黄的玉米在阳光下泛着暖润光泽,果实压弯枝头。有人弯腰收割玉米秸秆,有人忙着摊晒谷物,有人细心分拣果实……欢声笑语在田野上回荡着,将丰收的喜悦渲染得格外浓烈,也勾勒出一幅“颗粒归仓”的秋日丰收图景。

晒秋晒出幸福的颜色

10月的即墨,是被丰收浸润的季节。秋风起,这片土地像是缓缓展开了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每一笔都透着“颗粒归仓”的喜悦,每一抹色彩都藏着“硕果盈枝”的甜美。走进移风店镇院上村,秋收的喜悦更是扑面而来:农家院落的水泥地上、红瓦屋顶上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阳光一照,整个村子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春播一粒种,秋收满担粮”,这句刻在农民心里的老话,在即墨的金秋时节有了最生动的注脚。眼下,移风店镇的玉米收获已进入扫尾阶段。在院上村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有人坐在小马扎上,手指翻飞间将玉米棒的外皮层层剥下;有人手持钉耙,一遍遍将摊开的玉米粒翻匀晾晒;还有人推着小推车,将晒干的玉米往家里运,车轮滚动的声音与村民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成了秋日里最动听的“乐章”。

院上村种粮大户姜君平站在自家的玉米堆前,道出了小小的心愿,“现在晒粮食全看老天脸色,要是政府能帮忙给农民装几台玉米烘干机,那可就省事省心多了!”姜君平的话,道出了不少种粮户的心声——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传统的晾晒方式已渐渐难以满足需求,对现代化烘干设备的期盼成了他们对“丰收更有保障”的新向往。

“晒秋可不是简单的晾晒,这是咱农家人的老传统,更是庆祝丰收的一种方式!”农民高级农艺师、种粮大户朱典伟看着院门口剥玉米的村民们解释道。在他眼里,“晒秋”是刻在农耕文化里的印记:每当日出山头,村民们就会把收获的粮食搬到房前屋后、阳台屋顶,将自家的“收成”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你看这满院的金黄,晒的是春华秋实,更是咱农民的底气和喜悦。”朱典伟说,如今生活好了,但“晒秋”的习俗一直没丢,因为大家晒的不仅是粮食,更是对土地的敬畏、对辛勤付出的肯定。

政策落地为丰收护航

近年来,即墨区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一系列实招硬招为丰收保驾护航。政策上,全面落实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让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技术上,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指导,推广绿色增产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种植难题;硬件上,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完善灌溉设施,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同时推动农业机械化普及,从播种、收割到脱粒,机械化作业率不断提升,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一系列举措的落地,不仅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更让粮食产量逐年提升,为“丰收图景”筑牢了坚实基础。

秋风不仅吹黄了玉米,也吹熟了枝头的果实。在移风店镇北住村,乔宪星的秋月梨果园里一片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梨树叶间,一个个套着果袋的秋月梨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微微下垂。“快尝尝,这是今年的新梨!”乔宪星从树上摘下一个硕大的秋月梨,熟练地去掉外层果袋,露出了黄澄澄的梨身,一股清甜的果香瞬间扑面而来。他和家人正忙着给梨脱袋,为即将到来的采摘季做准备。

移风店镇北住村果农采摘秋月梨。

“早就听说这里的秋月梨好吃,今天特地带着家人来采摘体验一番。”游客刘新勋刚咬了一口梨,就忍不住赞叹道:“这梨肉多无渣,咬一口全是果汁,又甜又爽口,比在超市买的新鲜多了!”说话间,他又摘了一个放进筐里,打算带回去给亲戚朋友尝尝。如今,乔宪星的果园不仅是“丰收园”,更成了“采摘园”,每到果实成熟季,都会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在田间地头体验采摘的乐趣。

同样热闹的,还有移风店镇张王庄村吕洪康的苹果园。走进果园,浓郁的果香便扑面而来,一片片红彤彤、金灿灿的苹果挂满枝头,像是给果树披上了五彩的衣裳。吕洪康正带着工人们在果园里忙碌:有人小心翼翼地为苹果脱袋,有人提着篮子采摘成熟的果实,有人则在分拣台前将苹果按大小、色泽分类装箱。“我种了30亩苹果,品种有宫美富士、黑千寿、维纳斯黄金、千雪、姬月等,这些品种口感好、耐储存,很受市场欢迎。”吕洪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容格外灿烂,“今年苹果长势特别好,估计亩产在8000斤到100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移风店镇张王庄村果农采摘苹果。

苹果、梨丰收不愁卖

说起苹果的销售,吕洪康更是底气十足,“现在卖苹果可方便了!每年丰收季,不少外地客商都会直接来园子里看货、订货,还有很多游客来采摘。除此之外,我们还借助电商渠道在直播间展示苹果,全国各地的订单应接不暇,根本不愁卖。”

“这里的苹果太好吃了!汁水足、个头大,酸甜可口,我每年都来摘。”游客郭绍磊一边说着,一边又摘了一个苹果放进筐里。旁边一位游客也笑着附和,“我是听朋友介绍慕名而来的,刚才尝了一个苹果,口感酥脆,打算多摘点带回去给家人尝尝,让他们也感受下这‘秋天的味道’。”阳光洒在红彤彤的苹果上,泛起诱人的光泽,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杰作。

在吕洪康看来,自家的苹果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秋天的“代言人”。它见证了从春天开花、夏天结果到秋天成熟的季节更替,也承载着果农们一年到头的期盼与付出。“每一个苹果都凝聚着我们的心血,看到大家都喜欢吃,感觉再累也值了。”吕洪康说,未来他打算引进更多优质品种,把果园打理好,让更多人通过苹果认识即墨、爱上即墨的秋天。

10月的即墨,是被丰收包裹的土地。移风店镇的田野里玉米金黄、瓜果飘香,农家院落里粮食满仓、笑语朗朗。从种粮户到果农,从忙碌的村民到体验采摘的游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丰收的喜悦,有对生活的满足,更有对未来的憧憬。

移风店镇李家庄村果农在采摘山楂。

丰收的故事还在继续,耕耘的脚步从未停歇。如今的即墨,正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会迎来更多的丰收,绘就更美的图景,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乡村的未来越来越可期。(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康晓欢 袁超 通讯员 张涛 翟晓悦)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