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0日讯 “如刀江鲚白盈尺,不独河豚天下稀。”河豚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然而,河豚也有着“致命”的一面,南宋陈傅良在其《戒河豚赋》中说:“余叔氏食河豚以死,余甚悲其能杀人”。可见,自古以来,食用河豚,美味与风险并存。吃河豚为什么会中毒?河豚哪些部位有毒?市面上和餐厅里的河豚到底还能不能吃?近日,青岛市疾控中心专家为市民答疑解惑。
吃河豚为什么会中毒?市疾控中心专家杨超介绍,野生的河豚体内都含有一种叫河豚毒素的剧毒物质。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可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其毒性是氰化物的1200倍,0.5毫克(0.0005克)就足以致人死亡,一条河豚体内所含的毒素,足以杀死三十个成人,目前尚无河豚毒素的特效解毒药。每年都有因食用河豚而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发生,令人痛心。
河豚毒素耐高温。在220℃温度下加热20到60分钟才可使毒素全部被破坏。中毒潜伏期很短,短至10到30分钟,长至3到6小时发病,发病急,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到6小时内死亡。
河豚哪些部位有毒?杨超介绍,河豚是鲀毒鱼类的一个泛称,主要包括鲀形目的鲀科鱼类。常见天然河豚鱼鲜或冰鲜主要有弓斑东方鲀、铅点东方鲀、棕斑腹刺鲀、暗鳍腹刺鲀。
河豚毒素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河豚肉之外的卵巢、眼睛、肝脏、肾脏、皮、鳃以及血液等组织,卵巢和肝脏的毒性更强。食用野生河豚很容易因加工处理不当导致中毒。
那该如何吃河豚才是安全的呢? “食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对于老饕来说,就算中毒也要尝尝河豚。杨超介绍,经过我国多年培育,已经成功培育出了一些无毒或低毒的河豚品种,如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这些品种在特定条件下被允许加工经营。然而,并非所有品种和个体的人工养殖河豚都达到无毒或低毒的标准,同时其鱼卵、肝脏毒性较强,因此食用养殖河豚尤其是食用内脏仍有中毒风险。因此在食用养殖河豚时仍需谨慎,必须要选择有资质的餐饮企业,充分烹饪以杀灭可能存在的毒素。或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加工好的河豚产品。
杨超提醒,切记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预防河豚中毒的关键在于:不购买、不食用来源不明的河豚及其制品。如需食用,应选择具有河豚鱼加工资质的正规餐饮单位,并确保厨师持有河豚鱼处理资格证书,同时,要避免食用河豚的肝脏、卵巢等高风险部位。如果不慎发生河豚中毒,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催吐。在等待救援期间,密切观察中毒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