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1日讯 近日,青岛市图书馆与青岛市教科院附中(青岛三十七中)馆校合作教联体开展“童读历史·胶澳风云:纱厂车间织就青岛实业画卷”研学活动,馆员老师和学校老师共同带领学生走进青岛纺织博物馆,将中国近代史课堂延伸至真实的工业场景中。


青岛纺织博物馆,坐落于国棉五厂的旧址之上,被誉为“青岛工业活化石”。当同学们迈入这片承载着无数纺织记忆的厂区,时光仿佛瞬间倒流。红砖墙、老厂房、斑驳的机器与苍翠的树木相互映衬,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孩子们不再是课本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化身为历史的探寻者,行走在真实的工业遗产之中。

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孩子们步入的是历史的长廊。从“上青天”的传奇到郝建秀小组的辉煌,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珍贵文献,将青岛纺织业伴随民族工业崛起、历经战火洗礼、在新中国建设中担当重任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同学们凝神静听,不时发出惊叹。当了解到这些已锈迹斑斑的机器曾织出支撑国家经济命脉的布匹,也曾浸润着几代纺织工人们的汗水与智慧时,大家对“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有了更直观而深刻的理解。在布满纺织设备的车间里,一台台历经百年的粗纱机、细纱机、织布机虽已停止轰鸣,但透过它们静默的姿态,仿佛能听到昔日万锭齐鸣的恢宏交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