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首座无人值守水厂改造完成,迈入智慧运行新时代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3日讯  深夜,青岛胶州自来水有限公司桃源河水厂内灯火通明,水声潺潺。如今,这里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时刻值守在设备旁——取而代之的是精密仪器仪表稳定运转、自动化系统无声调度、数据流在控制中心大屏上实时跃动。这座肩负着胶州市李哥庄镇供水使命的水厂,历经深度自动化改造,已成功迈入“无人值守”智慧运行新时代。

智能赋能,重塑水厂运行脉络

桃源河水厂始建于1994年,主要负责李哥庄镇内和南部村庄、企业、学校的供水,设计日供水能力约5000立方米,经检测该厂出厂水水质优于国标,为李哥庄镇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实现同城、同网、同质、同服务的大供水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桃源河水厂自动化升级覆盖水厂取水、净化处理、加压输送、水质监控、安防预警等全流程。通过引入先进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及智能传感器网络,构建起水厂运行的“智能大脑”与“神经脉络”。改造后,前韩水厂值班人员在前韩水厂中控室可以远程看到桃源河水厂从取水、制水到供水的完整控制过程,以及各类实时监测数据,随时掌握水质等情况。同时,可以通过系统远程操控桃源河水厂取水流量、药液制备和供水控制等,桃源河水厂所有核心工艺环节实现了精准、稳定、自动调节与远程集中监控,彻底改变了传统依赖人工经验值守与现场操作的运行模式。

无人值守,智慧运营成效显著

本次改造以“全流程自动化、全方位可视化、全环节智能化”为核心目标,采用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包括监控中心、水厂和泵站等控制系统,并采用光纤或专线网络通道,实现与其它网络的物理隔离,智慧运营成效显著。一是安全可靠再升级。系统具备实时故障诊断与预警功能,对水质突变、设备异常等情形可瞬间响应、自动切换备用设备,大幅降低风险,保障供水安全坚如磐石。二是水质稳定更卓越。自动化系统实现对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关键工艺参数的毫秒级精准控制,确保出厂水质持续稳定优于国家标准,让清泉入口更安心。三是节能降耗显实效。智能算法驱动水泵机组等设备在最优工况下运行,显著降低电能消耗,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的同时,践行了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四是人力资源高效释放。原需24小时轮班值守的运行岗位实现全面转型,技术人员转向更高价值的系统维护、数据分析、策略优化等岗位,人才结构向“高精尖”迈进。五是管理决策更科学。海量运行数据实时汇聚分析,为生产调度、设备维护、工艺优化提供强大数据支撑,管理决策由“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

“从‘人盯设备’到‘数据驱动’,这次蜕变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服务理念的跨越。”负责桃源河水厂运行的前韩水厂负责人姜雪波表示:“无人值守并非意味着‘无人管理’,而是通过科技力量将人的智慧更深层地融入系统保障之中,最终目标是让李哥庄镇居民用水更安全、更稳定、更无忧。”

智慧启航,润泽民生未来可期

桃源河水厂的成功转型,实现从“人防”到“智防”,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刷新了供水运营的新高度,它标志着供水保障体系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提升民生福祉注入了强劲的“水动力”。智慧水务的浪潮正奔涌向前,公司将以此为起点,持续探索创新,推进智慧管网、智慧客服等系统建设,构建覆盖‘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智慧化供水体系,让科技力量深度融入城市命脉,为胶州市高质量发展和市民高品质生活提供更坚实的“水支撑”!

技术无声,守护常在。此次桃源河水厂的自动化改造,是公司构建“3+2+N”智慧水务建设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设备换脑、机器换人”模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推动水厂生产管控向智能化、集约化转型,为智慧水务建设提供典型示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通讯员 单亦双 汤丽婧)

责任编辑:杨小萌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