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产业、资金直补!青岛市试点开展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项目化就业技能培训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6日讯 为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赋能作用,近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出台《关于试点开展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项目化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青人社字〔2025〕79号),旨在通过项目化就业技能培训搭建供需桥梁,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为毕业生赋能、为产业输才。

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项目化就业技能培训聚焦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将培训职业(工种)按紧缺程度分类,引导院校优先开展与重点产业相关的培训,例如A类职业(工种)中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半导体芯片制造工等,均为我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急需的技能岗位,能够有效缓解重点产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实现培训与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

本次就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对象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该群体多处于学业收尾、待入职场的关键阶段,时间相对集中且目标聚焦就业,为集中高效开展培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该群体对职业技能提升、资质认证有迫切需求。“通过针对性培训助力其获取证书,能有效弥补就业能力短板,进而有效提升在求职中的竞争力与议价能力。”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院校作为培训主体,培训资质高、师资力量强、贯彻执行好,政策出台后将进一步鼓励院校利用自身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开展培训,同时补贴资金直补院校,减轻院校的资金压力,从而充分调动院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高校毕业生综合素养。

此外,该政策还对培训工作的签约、培训实施等各环节进行了详细规范,明确了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操作要求。建立了严格的培训监管和资金审核机制,从开班登记、课时监管到考核督考,每个环节均有明确标准和核查要求;在补贴申领环节,需经过信息核实、审批、公示等多个环节,确保补贴资金使用安全、合规;对存在违规行为的院校,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暂停或取消培训资格等处理,并追回违规发放的补贴资金,保障政策不跑偏、资金不浪费。

据悉,近年来,青岛市深入实施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培训,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全链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依托“就享家”服务站与社区夜校,将技能培训送到群众“家门口”;推行“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模式,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培训,以产教融合打通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通道。有效助力重点群体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稳定就业,同时为城市产业升级与实体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适配型高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以“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聚焦产业需求以及毕业生培训意愿,深化四位一体模式;同时建立完善培训后就业联系服务机制,持续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跟踪服务,既精准输送产业适配人才,也全力助毕业生凭技能稳就业、好就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通讯员 樊霞)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