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6日讯 2025年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于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2025年第四届青岛手造节在现场同步开展。本届手造节以“数智新手造 产业强链接 国潮新传播”为主题,在700㎡的“山东手造·青岛有礼”主题展区内,打造了一场融合传统工艺、现代设计与数字科技的沉浸式文化盛宴。
近年来,青岛市以落实“山东手造”工程为抓手,倾力打造“山东手造·青岛有礼”文化品牌。在成功举办三届手造节的基础上,本届手造节借助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这一国家级平台,让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观众感受“山东手造·青岛有礼”的独特魅力。
版权赋能 激活创新基因
版权保护为手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现场的手造和版权融合区,既有青啤博物馆文创、青青侠、浪里个郎、二十四节气小精灵等知名版权IP,又有钿贝世家等传统手造领域的版权创新企业。
其中,青啤文创涵盖食品、护肤、玩偶等多个品类,覆盖办公、家居、美妆等多元领域,巧妙融合了经典啤酒文化与现代创意设计。青岛钿贝世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正强则表示:“我们围绕螺钿技艺建立了一整套原创设计体系,每一款作品都拥有独立的版权登记。我们还将传统图案进行数字化归档,通过原创图案数据库保护设计成果。这样,螺钿不只是手工艺,更是一种可复制、可传播的文化资产。”他们以实践证明,版权不仅能激发文创的创新活力,更日益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数智融合 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本届手造节展区以“山东手造·青岛有礼”品牌为核心,系统呈现手造在数字转型、生活融合与文化出海方面的创新成果,为观众带来多维度的观展体验。
“数智赋能 创意引领”板块成为现场颇受关注的区域。“第二届手造产业创新案例、手造新锐企业”以及“2025年第四届手造节优秀文创产品征集”活动的精选作品,充分彰显了创新创意对传统手工艺的赋能以及青岛手造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等方面的成果。手造出海等数据地图,生动呈现青岛手造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情况。
沉浸式体验 手造自然融入生活场景
现场展览涵盖传统手造、现代文创和版权IP等50余种特色产品,云集贝雕、王哥庄大馒头、若七珠宝、平度草编、前丰帽子、即墨卫衣等青岛特色手造,以及沿黄九省(区)、上合组织国家的特色手造产品。手艺人们现场演示崂山炒茶、宋式点茶、齐绣、宁夏麻编、琴箫合奏等技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现场还特设“生活美学·手造之家”沉浸式展区,扎染、贝雕、即墨卫衣、平度草编等手工艺品自然融入家庭实景空间,传递手造“可穿、可戴、可使用”的理念。
沿黄文化展 荟萃九省(区)手造精品
现场的“沿着黄河遇见海”沿黄九省(区)传统文化主题调研成果展,荟萃青海、四川、甘肃等沿黄九省(区)的代表性手造,观众可近距离观看黄河文明滋养下的手造艺术瑰宝。
“沿着黄河遇见海”沿黄九省(区)传统文化主题调研活动于2025年6月启动,目前已完成黄河上游及部分中游省(区)的阶段性考察。旨在通过系统性田野调查、数字化记录、跨区域对话等方式,厘清黄河流域非遗传承现状、强化文化IP、提炼有益经验,为青岛放大“山东手造・青岛有礼”影响力、塑造沿黄文化品牌提供学理支撑与实践路径。
青岛手造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推动手造产业创新、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手造节通过数字技术与传统工艺的深度融合、生活美学与文化传承的深度交融、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交互辉映,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匠心之旅,为手造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活动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承办。
责任编辑:孙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