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农村供水直管到户,528个村庄完成签约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0月17日讯 “以前总表计费,漏水要全村均摊,管道坏了还得等好几天。现在签了直管协议,以后有问题直接找供水公司,心里踏实多了。”里岔镇村民王女士拿着刚签订的供水协议说。这一幕正是胶州市农村供水直管到户工作推进的缩影。截至目前,胶州市已有528个村庄完成供水协议签订,预计10月底实现全域覆盖,解决农村群众“用水难、管护弱”问题。

农村供水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自2021年启动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以来,胶州市累计投入12亿元夯实供水硬件基础:投资7.6亿元分三期实施规模化供水改建工程,对510个村庄的供水管网进行维修改造,直接惠及37.9万人;投资4.4亿元完成13座农村水厂的整合收购,实现县域公司统管。随着第三期工程的推进,全市685个村庄将全面接入标准化供水管网,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从33%提升至95%以上。

村民签订供水协议

“硬件跟不上,保障就无从谈起。”胶州市水利局副局长王随霞介绍,针对历史遗留的设施老化问题,胶州市按照“建大、并中、减小”原则推进资源整合,今明两年将再建设山洲水厂及北部水厂,同步推进车家河水厂升级扩建工程,彻底改变了早期水厂“多、小、散”的粗放管理格局,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筑牢“源头屏障”。

尽管硬件设施持续升级,但总表计量模式带来的难题曾长期困扰农村群众。“以前村里管道漏损要全村均摊水费,专业管护队伍进不来,小毛病拖成大问题。”上控(青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迟涛坦言。

为破解这一痛点,胶州市创新推行农村供水直管到户改革,构建“建、运、管、维”四位一体保障体系,推动供水管理从“建管分离”向“集成一体”转变。当前,直管到户签约工作已进入冲刺期。两家供水公司组建20支专项工作组,深入村庄开展政策宣讲、协议签订等工作,目前签约完成率达77%。

“10月底前完成全部村庄签约后,我们将立即建立户表台账、管网普查、维修侧漏等供水服务工作,春节前实现农村水费精准计量收费。”胶州市水利局水建水政科科长姜善恩表示。

按照省级标准要求,胶州市将全域划分为两大供水区域,由青岛胶州自来水有限公司和上控(青岛)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分片负责。

通过规范供水公司、镇街、专管队伍三方权责,建立“监管到户、管户到户、服务到户”的全链条机制,实现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王萌  通讯员/ 王琛 )

责任编辑:杨小萌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