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7日讯 9月以来,青岛秋雨连绵不断,防汛工作进入“超长待机”状态。今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全市防汛工作情况。截至10月16日,全市共发生22次强降雨,累计降水量847.6毫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强化值班值守、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各环节防汛措施,汛期发布防汛预警4次,启动防汛应急响应6次,全市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众志成城,形成防汛强大合力,全市库河安澜、安全度汛,防汛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大中型水库蓄水处于历史高位
我市今年汛情总体比较平稳,但降雨时空分配不均。7月份降雨偏少,仅有68.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106.3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少363.9毫米;而临近汛末的9月份降雨频繁,全市平均降雨量达218.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151.1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188.5毫米,列1952年有水文统计资料以来历史同期第3位。进入10月份,全市已普降两场大雨。
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全市共发生22次强降雨,累计降水量847.6毫米,比去年同期多24.9毫米,比历年同期多216.4毫米。全市大中型水库(不含棘洪滩水库)蓄水61635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多5842万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偏多30626万立方米。当前,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处于历史高位,众多小水库溢洪,防汛形势比较严峻。
提前周密部署,压紧压实防汛责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20余次作出批示要求,并多次进行实地调研督导,系统安排责任落实、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各方面工作。市防指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牢牢把握防汛工作主动权,优化完善防汛指挥体系,确保指挥有力、调度精准。市防指于5月21日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各级各部门全面转入临汛状态,扎实做好防汛各项工作。市防办定期抽查各级防汛责任人履职情况,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强降雨期间有关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加强调度和信息报送,推动防汛工作形成闭环。市防办及时发布汛情态势、预报预警响应信息、风险防范提示和防御工作动态,努力为防汛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抓好预案修编,认真开展防汛演练
水务部门汛前调整公布了1491名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和644名山洪灾害防御村级责任人名单,印发《2025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及时修订《青岛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组织修编23座大中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497座水库、74条重点河道、644个山洪灾害防治村等防御预案。交通运输部门制发工作部署及指导性文件20余件,进一步明确公路、运输、交通在建工程、港口水运等9个工作组在防汛各阶段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市防办先后组织防汛综合演练、防汛指挥调度桌面推演,以及城市排水防涝、崂山水库白沙河库河联动、地铁防汛、抢险救援应急拉动、“三断”(断路、断电、断网)防汛救援等演练,教育部门指导全市学校开展应急演练2700余场次,全面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抢险队伍抢险救援能力。
强化监测预警,及时进行应急响应
水务部门加强与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信息共享,每周开展联合会商,重要天气过程加密会商,扎实做好实时雨水情信息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启动响应。今年以来,市防办组织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及市自规、水务、农业农村、应急、气象、水文等部门进行防汛抗旱会商33次;市气象局参加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会商和加密会商15次,与省气象局首席电话联防35次,区(市)气象局联防914次,发布暴雨和台风预警8次,努力提高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严格落实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及时“叫应”各级防汛责任人到岗到位,确保预警信息、会商决策意见直达一线、全面覆盖、迅即反馈。会同宣传部门通过官方媒体、融媒体等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第一时间发布预警响应信息,提醒受影响区域人员及时做好转移避险。依托三大运营商发送山洪灾害预警短信3.8万余条。做好全市497座水库在线监控维护保养,实现重点水利工程防控区域全覆盖。
排查整治隐患,从严推动闭环整改
采取单位自查、行业检查、防指综合检查和联合市纪委监委督导检查等方式,全覆盖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检查水库、重要堤防、山洪地质灾害风险点、桥涵隧道、低洼易涝点、涉水景区等重点部位以及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防汛安全隐患。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逐一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全市累计排查防汛风险隐患768个,全部整改完毕。其中,文旅部门重点加强对13个涉海A级景区和6个市级文博场馆的防台防汛安全生产督导检查;水文部门加强对雨水情监测设施维修养护,确保水情信息传输畅通;教育部门重点对老旧校舍、图书馆等重点区域和设施进行全方位排查;水务、自然资源、园林等部门开展重要行洪河道排查,完成48处阻水片林的整改销号;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的原则,发动农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水务部门持续强化工程性防汛措施,汛前完成29处水毁修复工程及36座小型水库、19座水闸除险及维修加固主体工程,实施挪城水库(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和墨水河、胶河、南胶莱河等河道治理工程,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实行分级分类,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应急部门对全市2308处防汛风险点位实行“分级分类”精准管控,按灾害类型将风险点位分为水利工程、地下空间等9个大类,并匹配相应类型的专业救援队伍;按灾害影响程度将风险点位分为镇(街道)级、区(市)级、市级3个等级,实行“分级负责”。组织编制青潍、青烟、青日跨区域联动处置方案,并进行青潍日跨区域防汛应急救援联动拉练,优化区域防汛救援协作机制。
市、区市两级建立了200余人的防汛专家队伍和2800余支的4.6万余人的防御队伍。全市132个物资库,储备了价值1.9亿元127种防汛物资设备,其中卫星电话52部、大型排水泵车24台、舟艇274艘、移动发电机553台。在全市规划了19条防汛物资调运路线,确保防御物资关键时刻调得出、运得到、用得好。交通运输部门统筹抢险队伍,落实客货运输备勤车辆2695辆次;城市管理部门组建2000余名燃气供热抢修队伍,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地铁集团全线路组建防汛应急队伍9000余人,配备大功率水泵430余台、沙袋40余万袋,运营车站配备便携水泵、出入口防水挡板,施工项目配备应急水泵、预装沙袋等物资,切实做好轨道交通领域防汛安全管理。
紧盯重点部位,严密组织防御抢险
水利工程方面,严格落实水库安全度汛“三个重点环节”,紧盯水库安全运行,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下达大中型水库洪水调度令31次,严禁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加强173座头顶库巡查防守,强降雨前预置防汛物资和抢险救援力量,及时处置突发险情。山洪和地质灾害方面,紧盯山洪灾害重点防治村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一张图作战”,明确“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5个关键环节责任。全面排查山洪灾害、跨沟道路桥涵阻塞壅水、沟道泥石淤积等风险,及时劝阻山间溪谷、浅滩水域内野游、露营等行为。城市防汛方面,全市各级排水部门紧盯城市低洼易积水部位,及时检修主次干道雨水管网、排水泵站等。强降雨期间在铁路桥下、地下通道、低洼小区等易积水点预置大功率排水设备,及时采取加强警戒、增设警示牌、布设隔离设施、清掏雨水排放设施等措施。
汛期全市共出动排水人员3.4万余人次、应急车辆700余辆次,出动排水抢险设备275台次。城市管理、文旅等部门加强海水浴场、涉水涉山景区安全管理,根据降雨情况及时采取关停措施,扎实做好游客等外来人员防汛安全管理;交通运输部门会同高速公路运营管养单位,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对受强降雨影响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及时采取限速、限行措施;海洋发展部门在大风暴雨天气期间,加强对全市4396艘海上作业渔船的调度,及时督促渔船及时归港避风、海上作业人员上岸避险;海事部门做好船舶交通组织和信息服务,及时落实禁限航要求,防止船舶冒险开航。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做好低洼易涝农田排水渠系疏浚和排水机械准备工作,及时开展农田排涝。(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