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反复腹痛成谜 ,然是“心病”所致躯体化障碍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7日讯 花季少女经常剧烈腹痛,出现呕吐甚至抽搐症状,但此前辗转求医,但治疗效果不佳。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儿科主任刘秀琴带领团队,凭借敏锐洞察与多学科协作,确诊女孩的怪病是由心理压力引发的躯体化障碍。

“医生,快救救孩子,她痛得不行了。”伴随着家长的疾呼,一名女中学生被紧急送入儿科。她头发披散,蜷缩呻吟,痛苦异常。家长焦急地说,孩子已呕吐2天,无法进食饮水。更令人揪心的是,女孩随即出现大口呼吸、双手痉挛抽搐的症状。

接诊的儿科团队迅速行动。刘秀琴仔细观察发现,尽管女孩过度换气、手足搐搦等症状看似凶险,但指脉氧监测显示血氧饱和度为100%,呼吸、心率均正常,并无缺氧迹象。结合其170厘米的身高,体重却不足45公斤的极度消瘦状态,以及家长提及的近半年频繁剧烈腹痛呕吐、多次住院且症状愈演愈烈的病史,刘秀琴心中升起强烈疑问。

她进一步了解到,女孩既往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史,家长一度认为当前症状是其后遗症。入院后,经常规止吐、补液治疗,女孩的症状在24小时内缓解,3天后可正常进食。然而,当按计划准备进一步胃肠镜检查时,女孩剧烈腹痛、呕吐、抽搐症状重现。

刘秀琴果断调整策略,在充分沟通后,告知家长取消胃肠镜检查,并“暗示”女孩将注射“进口特效止吐针”(实际为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静推后仅5分钟,女孩的症状奇迹般迅速缓解。

这一关键的“安慰剂效应”现象,成为指向躯体化障碍的强力佐证。女孩的症状极大可能源于心理因素,而非器质性胃肠疾病。

经历两次关键处置,家长开始理解并接受医生关于心理因素的初步判断。刘秀琴团队分别与父母深入沟通,详细了解家庭关系紧张状况、孩子追求完美的性格特质以及可能存在的同伴交往压力。同时,迅速邀请心理科进行联合会诊。综合评估结果明确,患儿被诊断为躯体化障碍——即心理上的痛苦、压力、冲突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目前,女孩已开始接受药物治疗,并安排定期的心理咨询和评估,走上身心同治的康复之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