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老有“方”,反诈有“招”!重阳节将至,青岛多部门为长者送上“安全锦囊”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3日讯 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青岛市民政局和青岛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防范集资诈骗 守护长者幸福”防非反诈宣传活动。活动通过普法授课、文艺表演、咨询服务等形式,为百余位老年朋友送上了一份“安全大礼包”。

寓教于乐:文艺表演传递防诈经

“今天的活动不仅是送知识,更是希望老人们养成‘遇事多商量’的习惯,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活动伊始,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不法分子以“养老理财”“康养项目”等名义设下的陷阱愈发隐蔽,此次联合检察、金融等部门开展活动,就是要把“防骗锦囊”送到老人身边。

活动现场,市检察院普法志愿者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养老诈骗常见套路,从“如何识别虚假宣传”到“遭遇诈骗后如何维权”,层层剖析,台下老人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记录。“以前总听说有人被骗,今天听了讲解,才知道这些‘甜言蜜语’全是圈套!”90岁的顾奶奶在护理员搀扶下全程专注,她笑着说,住养老院8年,这样的实用宣讲最对老人胃口。

严肃的普法之后,文艺表演让现场氛围愈发轻松。龙腾虎跃的舞龙表演拉开序幕,10位老人携手6位伴舞带来的鼓乐《新康定情歌》赢得满堂彩。交通银行的小品《筑牢合规“防火墙”》、农业银行的《后宫普法传》,用幽默剧情演绎防骗知识,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7位老人带来的歌曲联唱《银色月夜,青春回响》更勾起集体回忆,现场掌声不断。

精准服务:一对一咨询解难题

演出结束后,法律与金融咨询服务区人气高涨。市检察院检察官、7家商业银行志愿者及民政工作人员组成“专家团”,为老人提供面对面咨询。“这个理财产品靠谱吗?”“如何识别假冒银行短信?”面对提问,志愿者们用方言耐心解答,并发放定制版《防骗手册》。在农业银行摊位前,90岁的张爷爷仔细询问:“听说有人冒充客服退款诈骗,该怎么防范?”工作人员一边演示手机操作,一边叮嘱:“陌生链接不点,验证码不给,有事先找子女或养老院!”

下一步,青岛市民政局将推出三项举措,一是扩大覆盖范围,针对不便到场的老人,制作短视频、图文手册等,通过养老机构微信群、家属联络群推送,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二是创新活动形式,除现场宣讲外,加入情景短剧、防骗知识竞赛等老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三是强化长效联动,与银行、社区、志愿者团队建立固定合作机制,定期推送防骗资讯,形成“民政牵头、多方参与、全域覆盖”的宣传格局。“防范养老诈骗不是‘一阵风’,我们要让安全意识扎根老人心中。”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