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青农担特色农产品产销洽谈会圆满举行

为深化区域农业担保协同,推动青岛优质农产品进京,丰富首都“菜篮子”“果盘子”供给,10月21日至22日,青岛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岛农担公司”)邀请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农担公司”)董事长李勇与十余家在京采购企业代表莅临青岛,与青岛市17家特色农产品供应商代表,共同举行特色农产品产销洽谈会。青岛市财政局主要领导、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领导共同参会。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调研,为两地农业资源整合、担保业务协同及农产品产销衔接搭建合作桥梁。

座谈交流谋共识:探索“担保+服务”协同新模式

10月21日下午的座谈会上,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立果致辞,他强调,北京与青岛农业产业互补、合作空间广阔。两地农担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离不开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以及农业企业家的大力支持。

随后,市农业农村局副巡视员杨峰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市财政大力支持下,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实施的品牌强农战略取得的成果:“青岛农品”连续6年列全国“十强”,连续3轮获全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优秀等次,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居全国 36 个大中城市前列,农产品出口额连续 10 年居全国所有城市首位。他表示,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依托培育、标准、产业、营销四大体系建设,持续推动“青岛农品”做大做优、做响做强。

北京农担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李勇表示,本次活动是两地深化战略合作、践行政策性担保功能的重要尝试。近年来,北京农担尝试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将传统的风险分担机制升级为“产销全周期伙伴关系”,真正实现“担保搭台、产业唱戏”。期待本次对接活动结出硕果,也诚邀各方携手,结合北京和青岛的实际情况,打造出更具特色、更有成效的“京青”产销对接模式。

在自由交流环节,青岛农产品供应商代表依次发言,介绍各自产品的特色、种养方式、产量和销售等情况,北京采购企业代表介绍了各自的服务对象和产品采购范围,双方还围绕农产品采购需求、品质标准、物流合作等问题深入沟通,初步达成多项意向合作,为后续精准对接奠定了基础。

为践行“东西协作、山海共鸣”的理念,推广青岛东西协作支持的甘肃地区的农产品,本次活动还邀请了甘肃沐农集团联合创始人、“青陇优品”“意碗四季”品牌主理人现场参加。

实地调研探源头:见证青岛特色农产品品质实力

10月22日上午,调研团队前往崂山区沙子口码头开展实地考察,沉浸式了解青岛优质农产品从产地培育到加工流通的全流程情况。

在青岛海域牧场渔业有限公司,调研团队沿着“养殖基地—加工车间—成品展区”的动线开展深入考察,围绕特色水产的自然捕捞窗口期、生态养殖周期、冷链运输成本,以及当前在全国主要城市的流通渠道、市场溢价空间等问题,与企业负责人展开细致交流。公司负责人介绍,崂山海域的优质生态环境是水产品的“天然背书”,企业多年来致力于以“品质优先”为核心打造高端水产品牌,目前产品已获得本地市场高度认可,但此前拓展北京市场时,因担心渠道对接不畅、供应链风险难把控而有所顾虑,“这次有北京农担和青岛农担搭建合作桥梁,不仅能解决后续合作的资金保障问题,还能帮我们对接靠谱的北京采购渠道,我们特别期待能借此打开北京高端水产市场,让更多首都消费者吃到靠谱、优质的崂山水产。”

实地考察结束后,北京采购企业代表们难掩认可,纷纷表示此次调研不仅直观了解了青岛农产品的品质优势,更感受到两地农担公司为产销对接提供的保障力度,后续将尽快推进与海域牧场等供应商的采购协议细节,促成合作早日落地。

协同联动开新局:打造多赢农业发展新格局

此次跨省农担交流调研活动,既是两地农担公司深化合作的起点,更是以政策性担保服务赋能、推动优质农产品跨区域流通的重要实践。通过“座谈+调研”的形式,不仅明确了“担保+产销对接”的合作方向,更解决了青岛优质农产品“卖难”与北京市场“供优”的供需对接问题。

下一步,青岛农担公司将持续深化与北京农担公司协同合作,在市财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秉持“担保围着产业干、赋能围着增收转”的理念,充分释放作为财政支农政策性工具的效能,聚焦青岛特色农产品优势,推动更多地理标志产品、优质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助力青岛市特色产业产品从“卖得出”向“卖得好”转变,同时为首都“菜篮子”“果盘子”供给提供更稳定的保障,最终实现“深化区域协同、助力农户增收、满足民生需求”的多赢局面。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