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别样红,柿满枝头情意浓 ——小寨子社区第十一届采摘节书写为民服务新篇章

从零星采摘到柿树丰收,从无人问津到共享喜悦,这片柿子树见证了一场党建引领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小寨子社区的柿子树上,火红的果实缀满枝头,宛如一个个“小灯笼”点亮了秋日的街巷。11月4日,社区第十一届柿子采摘节如约而至,这不仅是一场秋日丰收的盛会,更是社区党委以“小实事”践行“大初心”、以党建力量凝聚居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从火红柿子挂满枝头的生态美景,到有序高效的采摘场景,再到满载祝福的柿子礼包送到老年人手中,每一个环节都浸润着社区党委“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彰显着社区担当奉献的精神底色。

党委统筹:精细谋划筑根基,党员先行强组织

在柿子采摘节筹备阶段,社区党委班子主动担当、提前谋划,针对社区内不同小区柿子树分布、树高差异等实际情况分片调研,制定“一小区一方案”,明确采摘工具调配、安全防护措施、志愿者分组等关键环节,不仅精心准备梯子、铁钩、塑料桶等采摘工具,更通过划分小组、明确分工,搭建起“登高采摘—传递果实—整理挑选—装盒搬运”的高效协作链条。党委发出“党员先行”倡议,社区党员干部主动认领任务,成立采摘组、保障组、运输组、分发组等组织,带头参与前期准备工作,从工具准备到分工协作,每一项细节都凝聚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为活动开展筑牢组织根基。

为民践诺:小柿子承载大温暖,以担当传递真初心

社区党组织始终将“为民服务”作为核心导向,把小小的柿子节办成了传递温暖、凝聚情感的“民心工程”。一箱箱整齐摆放的柿子并非简单分发,而是党组织对“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承诺的兑现。从前期统筹采摘流程,确保果实无损、分配公平,到后期将柿子作为福利精准送到60周岁以上的居民手中,这份“担当”,是党组织不计繁琐、事事亲力亲为的付出;这份“奉献”,是把居民的“小事”当成“大事”,用实际行动践行“群众有所呼,社区有所应”的庄严承诺。通过这样的实践,居民切实感受到党组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真心,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箱柿子不算贵,但能感受到社区的温暖,更能看到社区事事为我们着想的真心!”居民张大爷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

治理破题:从“烦心树”到“民心纽带”,小实践探索大路径

回溯多年前,这些柿子树曾是社区里的“烦心事”,作为有着近20年树龄的“老伙计”,它们见证了社区的变迁。十多年前,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柿子未成熟就被个别居民采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了社区文明风貌。社区党委以“解民忧、顺民意”为出发点,倾听大家对柿子树管理的意见建议,明确“统一采摘、公平分配、共同守护”的原则,党委组织党员志愿者负责柿子树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柿子在成熟前得到有效保护。

“柿子树不仅是社区绿化的一部分,更是连接邻里感情的纽带。”社区负责人张春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柿子树的管理,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径。”这一做法体现了党组织的担当精神,不回避矛盾,主动作为,将一个问题点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创新点。

“这柿子真甜,但更甜的是党委为我们办实事的心。”一位老人感慨地说。柿子树年复一年地生长,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成果正在这个小区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从“混乱采摘”到“有序共享”,从“邻里隔阂”到“同心同行”,小小的柿子树,不仅是社区的“生态名片”,更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民心纽带”。社区党委始终认为,“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此次柿子采摘节,不仅让大家品出了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的“幸福滋味”,更成为激活社区活力、涵养文明新风的载体。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强化了党组织与居民的联系,凝聚了社区治理合力,为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建设有温度的幸福社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从集体收入的节节攀升到社区福利的日益完善,从邻里矛盾的化解到同心共治的形成,小寨子社区正以柿子为媒,书写着党建引领下和谐发展、幸福宜居的新篇章。未来,小寨子社区党委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聚焦居民“急难愁盼”,创新服务载体,拓展社区公共资源管理新模式,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小事”聚民心、“实事”暖人心,真正实现“群众有所呼,社区有所应”,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让居民幸福更有质感!(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姜皓文 通讯员 徐艺菲|责任编辑 于波)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