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探路AI未来,为“新质迸发”蓄势赋能

探路AI未来,为“新质迸发”蓄势赋能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可调度算力规模突破5000P,夯实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基座

这里听不到传统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也感受不到办公区常有的紧张节奏,但每一秒钟,都有着数以亿亿次的计算在静默奔涌——

走进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在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两栋主体建筑之间,一个方正简约的立方体“盒子”悄然伫立。“盒子”内,一排排黑色机柜整齐排列,从缝隙中隐约透出服务器运行时闪烁的光亮。这里便是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计算中心以国产全精度通用架构为核心,采用液冷、硅立方等新型技术,实现了国内国外主流AI框架和平台等计算类型的全覆盖,以及AI训练+推理+科学计算应用的全覆盖。”中科曙光国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毅说。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算力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基石,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关键生产力。面对产业发展的新态势,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通过打造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等,为青岛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崂山区是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区。记者从日前举办的“产业链上的崂山好品牌”现场媒体见面会上获悉,近年来,崂山区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为载体,聚焦算力基建、技术突破与场景赋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目前园区可调度算力规模已突破5000P(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每秒)。

算力赋能下,大模型正加速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在青岛励图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该企业推出的“逍遥智海”大模型体系,包含“北冥智渔”“海纳千帆”“浩海气象”三款大模型产品,可实现水产养殖环境优化、渔港船舶安全管理和精准气象预测。

青岛励图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俊介绍,当前,公司大模型已打造渔业病害智能检测诊断、智能投喂策略分析、船牌高精度自动识别、渔港智能泊位管理、高精度海洋气象预报等40多个应用场景,服务国内200多个政府客户、750多个企业客户,10万多公众用户。

坐落于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的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核心算法供应商。今年3月,由该公司自研开发的Euler轻量化大模型正式通过中央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成为省内首个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的基础大模型。

“当前的大模型技术竞争,已从追求规模的大而全,转变为对场景应用的适用性、安全性、准确性的能力竞争。”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铮表示,Euler轻量化大模型在算力消耗、使用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支持在单台笔记本上离线推理和微调,这大幅降低了大模型的使用门槛,助力千行百业拥有“私域AI”。

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采访过程中,多家企业分享了其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比如,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深度融合空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翼算智擎·低空物流应用平台等“低空+场景”产品体系。“我们已为南京‘江翼达’基地的低空物流配送提供技术支撑。平台自动跟随算法,可在5级风浪中实现对航行船舶的±50厘米精度投送,日均服务150架次,解决长江船员补给难题。”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朝杰说。

来自青岛高科园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实现新招引落地海尔兄弟机器人、灵图创新等补链强链项目40个,目前,园区已聚集中科曙光、励图高科、自然语义、星图智慧等重点企业300余家,其中独角兽企业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省级瞪羚企业21家,构建起梯度培育体系。

“公司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刘朝杰表示,接下来,星图智慧将聚焦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等行业,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贡献企业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青岛日报2025年11月5日1版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