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君和老年足球队汇集50余名年龄在60岁至89岁的“老将”,成为全国赛场上的“常青树”——
“老炮”足球队:热血“追风”20年
秋日的清晨,汇泉壹号足球场的热气总比朝阳先苏醒。草坪上奔跑的身影,大多顶着花白头发,腰间束着护腰,膝盖上裹着厚护膝,鞋钉碾过草叶的沙沙声与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交织。
这是青岛业余足球圈颇有名气的一支队伍君和老年足球队(以下简称“君和队”)的训练日常。因为足球,这些老人们聚到一起,收获健康与快乐的同时,也成为青岛这座“足球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凑球局”到“聚群星”
这支足球队,称得上是“众星闪耀”,聚齐了一群把足球刻进骨子里的“老炮”。
89岁的总教练王汝晨是山东足球的“活化石”,作为省队第一批运动员,姜溪远、娄序成、国作金、刘乐阳、汤乐普等足坛名宿都曾是他的弟子;86岁的顾问赵书田是老国脚,年轻时在绿茵场的风采至今仍令球迷念念不忘;85岁的贾伟民是队里年龄最大的球员,即便腰上束着护腰,也坚持到场训练;而教练兼球员的张全利,更是青岛足球青训的功勋人物——20余年里,他一手培养出姜宁、刘震理、郑龙等一大批国脚级球员。

青岛君和老年足球队的球员们(蓝)在绿茵场上奔跑。王雷 摄
谁能想到,最初组建这支“明星队伍”只是为了“不用四处找球局”。时针拨回至2006年,50多岁的张全利发现,青岛业余足球圈里,不少像他一样的退役老球员、爱踢球的老伙计,总在为凑一场球四处奔波:今天借工厂的空地,明天找学校的操场,有时候好不容易聚齐人,场地又出了岔子。“不如咱们自己组建个球队,固定时间训练、比赛,省得瞎折腾!”张全利跟几个相熟的老球友一提,立马得到响应。
给队伍取名时,大伙翻了不少典籍,最后敲定《论语》里的“君子和而不同”——既守君子之风,也各展所长,虽互不迁就,却彼此包容。具体来说,不管以前是专业球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能在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君和”这个名字,就这样陪着这群老人走过了这么多年。
如今的君和队,早已不是最初那十几个人的小团体:50余位队员里,最小的刚过60岁,70岁以上的“老将”有10余位,除了王汝晨、赵书田这样的名宿,还有不少队员曾是工厂足球队的主力、街头足球的爱好者。他们聚在一起,享受“快乐足球”。
一周两练拼出“五冠王”
这份“快乐”里,藏着不输给年轻人的“较真”。君和队保持着一周两练的节奏,每次训练近两个小时,一年四季从不断档:冬天天再冷,热身完了,球员们照样浑身是汗;夏天太阳再毒,找个阴凉地歇10分钟,又能接着在场上跑。为了不“吃老本”,他们还主动找年轻球队“过招”。年轻球员跑得快、冲劲足,老伙计们就靠经验卡位、用配合传球,常常能让年轻人刮目相看。
这份“较真”,也让君和队在全国赛场上打出了名气。去年的“中华杯”老年足球赛首次设置70岁以上年龄组,君和队派出“70+”队伍,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捧起了冠军奖杯。
创办于1992年的“中华杯”,是全国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的老年足球赛事,青岛球队在30余年里拿过30余个冠军,而君和队自从参赛以来,在各个年龄段已经豪夺5个冠军,成为赛场上的“常青树”。
君和队每次外出参赛规模都是全国最大的。近几年的全国比赛里,他们最多一次派出40余人,分成2支甚至3支队伍参赛。
“以前的老年赛只有‘60+’组,现在‘70+’组都有6到8支队伍了。”青岛君和泰文化体育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修文说,君和队比赛时,场边总挤满观众。球员的家人举着手机录像,年轻人跟着喊“加油”,老球迷用喇叭喊着球员的名字,像职业比赛一样热闹。
足球在烟火气里扎根
这群“老炮”的坚守恰是青岛“足球城”底蕴的生动缩影。20世纪80年代,青岛的纺织厂、机械厂、造船厂都有自己的足球队,每到周末,工厂间的比赛能吸引大批工人围观,足球的种子就这样在烟火气里扎了根。如今,从街头空地的少年足球赛到规范的业余联赛,从青少年梯队的培养到老年球队的坚守,足球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
前不久,“科诺尔杯”青岛赛区开赛,君和队一口气组建了“60+”“65+”“70+”3支队伍参赛。比赛当天,“60+”组的球员奔跑如飞,传球、射门一气呵成;“65+”组的球员稳扎稳打,用默契的配合化解对手的进攻;“70+”组的球员每一步都走得坚定,即便跑得慢了些,也没人轻易放弃。当“70+”组的球员踢进制胜球时,全场观众都站起来鼓掌,场下的“老炮”们更是激动得跳起来高呼,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赛后合影时,有人翻出了2006年的老照片:那时的王汝晨还能在场上跑满全场,赵书田的头发没全白,贾伟民不用护膝也能灵活转身。“快20年了,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可‘君和’这两个字,还有咱们对足球的热爱,从来没变过。”张全利看着照片,语气里满是感慨。
如今,汇泉壹号足球场的晨练依旧。王汝晨虽然很少上场了,但只要身体情况允许都会赶来观赛,还会给球员们指点几句;赵书田总会提前半小时到场地,帮着搬器材、划场地线;贾伟民依旧束着护腰上阵,哪怕只是在场边颠颠球,也十分满足。
这群“老炮”用行动证明:足球从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只要心中有热爱,80岁也能在绿茵场上“追风”。就像赵书田说的那样:“只要走得动、心里爱,就一直踢下去。”
而他们奔跑的身影,早已成为青岛这座“足球城”最温暖、最动人的风景线——在晨雾里,在夕阳下,每一次传球、每一次呼喊里,都流淌着关于热爱与坚守的故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许诺)

青岛日报2025年11月5日5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