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过去的9月和10月,山东大学“万物生声”生物多样性科普团队异常忙碌,他们以举办“科学家进校园——2025年青岛市科学教育提升活动”为契机,将大学的学术殿堂与中小学的课堂紧密相连,为青岛市广大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场启迪心智的科普盛宴。团队足迹遍布崂山区、即墨区、莱西市等多个区市,走入十余所中小学校,累计开展的13场精品讲座。讲座内容如一颗颗火种在近2000名学子心中点燃了探索未知的烈焰。

为确保科普内容既富趣味性又兼具科学性,团队精心策划了“动物真好看”、“植物不简单”、“昆虫大发现”、“地球小卫士”四大主题讲座。这些课程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将前沿科研成果、深邃的学术思想与丰富的野外实践经验,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感兴趣、记得住的语言和形式。

在“动物真好看”中,学生们透过高清影像与生动案例,窥见了动物行为学的奥秘;“植物不简单”则引领孩子们重新审视身边的绿色世界,发现植物生存与繁衍的智慧; “昆虫大发现”将微观世界放大,展现昆虫王国无与伦比的多样性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角色;而“地球小卫士”则从宏观视角出发,在青少年心中深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每一场讲座都充满了互动与惊叹,科学家们用生动的语言化解了知识的壁垒,让科学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萌发。

“本次活动是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超越活动本身的教育使命与社会责任。”对于此次活动的深层意义,山东大学“万物生声”生物多样性科普团队负责人郑培明教授表示。
“高校作为人才高地与创新源头,绝不能囿于象牙塔之内。”郑教授强调,“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将大学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更有效地转化为服务社会、启迪未来的现实力量。‘万物生声’团队此行,正是以‘科学普及’这一最直接的纽带,精准对接青岛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的目标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望向科学世界的窗,激发他们内在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塑造具备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下一代。”

团队通过此次活动,成功搭建起一座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坚实桥梁。它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单向传递,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与双向赋能。未来,山东大学“万物生声”团队将继续秉持这份科学传承的初心,深化与地方教育的合作,不断丰富科普形式与内容,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求知的心灵,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军贡献坚实的高校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