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台东三路步行街,一场特殊的供需对接——“内联外拓 东西融通”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合作共赢发展活动拉开帷幕。“孚德鞋业是全国制鞋业‘中华老字号’企业,此次活动与多家采购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续会细化订单细节。”青岛孚德鞋业有限公司董事葛倩倩在对接中收获满满。
面对市场半径受限、资源对接低效、国际市场订单不足等瓶颈,中小企业有何新作为?不少像孚德鞋业这样的中小企业,正通过商品展销与对接寻找新机会。
此次活动由市民营经济局、市商务局、市北区政府、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共同举办,以“内联外拓 东西融通”为主题,为中小企业搭建资源互补、机遇共享的合作平台,吸引了青岛、定西、陇南三地50余家企业和11家采购商参加。
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青岛构建了“东西供需联动+内外市场贯通”双路径,既直击西部企业“找东部订单”、青岛商贸企业“找特色货源”的需求,也缓解外贸优品企业“拓国内市场”的痛点,通过政府搭台、金融赋能、企业唱戏,打通从资源对接至订单成交的全链条。
在现场,来自青岛的青食钙奶饼干、长生花生油、外贸服装等特色产品,来自定西和陇南的油椒、挂面、菌菇等农产品,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有的当场扫码下单。“仅用一上午,展销的海参就卖脱销了。”青岛市采购业协会会长艾典永告诉记者,“协会组织了多家参展商和采购商参加此次活动,比如栈桥白酒、农垦海参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现场展销,“一对一洽谈”也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10余家青岛外贸企业携家居用品、轻工产品、食品等外贸优品亮相,与采购商展开深度对接,成为现场独特的“内拓力量”。利群集团、真诚超市等采购商带着需求到场,参展企业通过实物陈列、视频介绍等形式全方位展示特色产品,供需双方锁定了合作目标。据统计,活动中共达成20余项初步合作意向,部分企业已明确订单金额,实现“交流即对接、对接即见效”。
帮助企业找订单,只是青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切入点。
前不久,市民营经济局、市委外事办、市委金融办等9部门共同印发《青岛市助力中小企业“扬帆远航”2025年出海行动方案》,方案立足青岛产业特色与企业需求,构建起一套覆盖服务机制、平台建设、活动开展、要素保障及落实举措的完整体系,具体举措包括搭建青岛中小企业国际服务矩阵、在重点市场举办“青岛制造”推介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出海贷”“信保贷”等专属产品、提供涉外商事法律服务等,为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系统性支撑。
“中小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民生的‘稳定器’。今天,我们搭建这个平台,就是要让‘小企业’站上‘大舞台’,让‘小需求’对接‘大资源’,让‘小合作’催生‘大机遇’。”市民营经济局副局长江长海表示。
据介绍,市民营经济局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持续为企业找订单、促发展。一是动态更新三地企业“合作需求清单”,细化产品类型、采购量等核心信息,提升订单对接精准度;二是联合金融机构研究探讨“专项贷”,重点支持订单落地后的生产资金需求;三是常态化举办对接展销活动,联动更多采购商资源,让青岛成为东西部企业订单对接的“核心枢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责任编辑: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