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谷科研机构斩获多项科技奖项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7日讯 近日,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参与的“大深度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海洋地质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浅海地震高分辨率处理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等项目,在多项重要科技奖项评选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充分展现了青岛蓝谷在海洋科研领域的深厚积淀。

在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公示的《2024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中,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参与完成的“大深度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评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悉,2024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经奖励委员会终审,产生科技进步奖159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54项、二等奖101项;科技进步奖(找矿奖)14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青年科技奖50项。

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的“海洋地质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荣获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旨在激发山东省自然资源系统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本年度共颁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项、二等奖55项、三等奖75项。

该成果聚焦海洋地质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效率低、规范性差、管理难、挖掘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从技术到产品的解决方案。一是打造海洋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汇聚技术,构建赋能海洋地质调查的协同软件体系,打通从数据野外采集到服务的全链条环节;二是开发稳定且灵活扩展的海洋地质数据模型,制定《海洋地质数据库内容与结构》技术标准,填补了我国海洋地质数据标准体系空白;三是研发“关系型+大数据”的海洋地质时空大数据混合管理技术,建立专业权威的国家级海洋地质专业数据库,实现了海洋地质数据的社会化公益服务;四是建立海洋油气资源预测、海洋底质智能提取与分类、海洋地质虚拟现实构建方法,开发专业信息产品,实现数字化赋能。

与此同时,在近日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公布的2025年度山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中,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浅海地震高分辨率处理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山东省地球物理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旨在推动山东省地球物理科技进步、提高地球物理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水平。2025年度共评选出获奖项目60项,其中特等奖9项。

项目聚焦浅海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难题,形成了一套创新技术体系。浅海区域浅地层剖面、单道地震和小道距多道地震等数据受采集设备、涌浪、天气等施工条件和复杂沉积、地质条件共同影响,具有噪音大、波形混杂、信噪比低等特点,严重影响成像效果,历来是数据处理的难点。该项技术解决了浅水区强低频噪音干扰、小道距电缆不等浮、多次波发育严重、基准面起伏变化等处理难题,有效提升了成果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该技术体系现已在基础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调查、水合物资源调查以及工程地质勘察等领域推广应用,形成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未来,青岛蓝谷将进一步搭建更高水平的创新协作平台,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深度联动,加速获奖技术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同时,以优质科研生态吸引更多海洋领域高端人才与优质项目落地,围绕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等关键领域持续攻关,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推进中贡献更大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窦衍凤 通讯员 蓝小谷 )

责任编辑:陈青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