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首个高规格“国展”!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2021年1月8日在青岛举行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7日讯 记者今天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首个高规格“国展”——“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览”,确定将于2021年1月8日在青岛举行,展览场馆为西海岸新区中铁博览中心。这也是新时期以来青岛首次承办最高级别专业“国展”。另外,历时半年多筹备,“国展”已完成评审工作,共有来自全国的近18000件作品参与选拔,最终293位作者入展。

在汉字的发展演变中,篆、隶、楷三种书体通常称之为正体。正体书法历经漫长的传承与演变,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审美传统,成为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正体书法作品展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最高级别的单项展之一,是代表正书书体的权威展览。历经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现已成为凝聚广大书家,推出精品、推出人才,集中展现当代正书书法艺术水平的高端权威平台。

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旨在倡导书家沉潜书艺,深入研习正体书法,推动当代书法艺术在继承与发展中构建时代书风。

山东省内参展者最多,青岛书法积淀和优势不容忽视

本次展览共收到17409件作品。其中楷书10027件,隶书4915件,篆书2467件。投稿作品中,排在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2033件,河南1390件,江苏1244件。经过评委会严格评审,最终共有293位作者入展。

齐鲁文脉,源远流长,地灵人杰,厚积薄发。就正体书法的历史积淀而言,历史遗存方面,始皇东巡所立秦碑篆书刻石大多在山东境内;而“天下汉碑半山东”,山东更是汉代隶书最为经典荟萃之地;楷书高峰王羲之、颜真卿系出琅琊古地;还有天柱、云峰魏碑刻石,泰山经石峪、四山摩崖刻经。它们无一不是正书瑰宝。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青岛,其独特的山海文化特质也渗透绵延到书法领域,胶南琅琊台的秦琅琊刻石、平度天柱山郑文公碑、崂山道教摩崖刻石都是彪炳中国书法史册的珍贵遗存。明清以降,“扬州八怪”高凤翰、康有为、闻一多等艺术大家、学者名流,都在青岛翰墨流传,影响深远。

进入当代,青岛更是传承有序,精英辈出,书法创作与学术研究硕果累累。2018年10月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山海情深,翰墨青岛——康有为书学国际讨论会暨青岛国际书法双年展系列活动”是继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会议之后青岛推出的又一项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在青岛支持主办的首次高规格学术活动。这次活动进一步确立了青岛作为康有为书学国际研究中心的学术地位,有效提升了青岛的国际文化知名度,在专业学术影响力上创造了青岛之最;在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中,青岛作者17人入展,不仅远超山东其他各地市,就是在全国同等城市中也是名列前茅,极大提升和证明了青岛书法在全国的综合实力。

可以说,青岛市书法发展逐渐积累了一批有创作实力、有组织能力、有干事精神、有成熟经验的人才队伍,具备了承接和办好大型书法活动经验和能力。青岛市的书法事业也处在了一个关键发展机遇期。这些都为本次“国展”落户青岛提供了基础和契机。

借“国展”东风打造地方书法活动品牌,青岛启动地域书风探索展

自2002年初创时期的全国首届书法兰亭奖展览在青岛展出以来,青岛再未承办过国家级的权威书法展览。而这次“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览”在青岛的举办,将是青岛书法发展史上历史性的突破,更是青岛市文化艺术发展特别是书法事业腾飞的难得契机。

据了解,乘“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览”在青岛举办的机遇,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同时启动了“山海情深——青岛地域书风探索展”,开始向本地作者征稿。本次展览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将与“国展”同时开启。

“山海情深”是本届青岛市书协倾力打造的文化品牌,而“地域书风”则是这个品牌系列主题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是齐鲁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更具有鲜明的山海文化特色。城市独特地理人文所形成的精神积淀,是本地书法事业深化发展以及风格创变最为根本的源泉和根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地域书风正是城市文化高度发展的代表成果。

青岛市书协历来重视对青岛地域书风的理论梳理以及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以“雄强、苍深、开放、包容”为内核的青岛地域书风理念共识。近年来,青岛书协举办高端的学术活动和展览、引导学术作者和专业书家定向创作、整合规范书法教育模式,以及积极参与文化惠民活动,既是书法事业专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从深层意义上说,更是不断对青岛地域书风进行深度挖掘和成果实践的重要举措。

本次“山海情深——青岛地域书风探索展”,无论是征稿筹备还是专家评审,都以“国展”为标准,举行骨干会员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指导,进行地域书风的梳理和解读。在作品筹备阶段中,协会除了内部交流、反复锤炼,还特别聘请国展评委看稿指导、最终评审。这些举措不仅保证了作品评审的高标准、严要求,而且以开放的姿态、“他者的眼光”为青岛书法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展览所呈现的200余件作品,是从全市1000余件来稿中严格评选而出的,许多重要的作者甚至几易其稿、精益求精。在力争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同时,也保持作品风格的多样性,为青岛书法未来的发展创设更多可能的渠道。展览不仅是对青岛书法事业多年积极探索的成果展现,更重要的是对今后青岛书法的发展方向起到极为关键的引领作用。

正体书法在山东省内发展演变的“证据”有哪些

山东,山海相连,人文荟萃。海岱文化,齐鲁文化、琅琊文化孕育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山东书法,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璀璨文化。

距今5500年,山东莒县大凌河出土的陶器图像刻符,被学者认为是最早的文字雏形,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由此开启了汉字和书法的辉煌历史。

距今2500年左右,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将“书法”列为“六艺”,由此确立了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的历史地位。

22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书同文”。秦皇岛东巡七处刻石,大部分在山东。小篆作为“可着圣道,可发王制”官方正体字,开启了书法真正的教化之功。青岛琅琊台刻石为至今唯一秦篆遗迹,被誉为篆书极则。

距今1800余年以前,汉代的正体字隶书,易圆为方,简便易行,“隶变”完成了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时代演变。“天下汉碑半山东”,山东的汉碑大多集中于曲阜孔庙内,有历代碑刻2000多块,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碑林之一。

距今1700年前,书圣王羲之出生于琅琊郡境内,今临沂。他的书法“增损古法,裁成今体”,是中国书法形式与笔法由古今转变的标志。

距今1500年前,郑道昭在山东莱州云峰山、大基山以及平度天柱山留下四十余处魏碑摩崖刻石“云峰刻石”,被康有为称为魏碑“圆笔之宗”。

距今1400年左右,北齐书法家安道一在泰山刻下《金刚经》,雄深博大,气势恢宏,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距今1200余年,琅琊人唐代杰出书法大师颜真卿,是唐代楷书尚法书风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书法高峰。

距今1000多年以前,丘处机等“全真七子”的道教刻石遍布崂山,数量宏大,风格古朴,是亟待发掘整理的道教文化宝藏。

此外,山东书法代不乏人,苏东坡、赵孟俯、刘墉、郑板桥、等都在山东为官,留下大量遗迹,对山东书法产生影响。近现代以来,康有为、沈曾植、弘一、闻一多、沈从文众多书法名家客居山东,诗文荟萃,构成了山东书法的壮丽画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