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心作文课〡《丝路美景》等“爱上传统文化”征文选登

本次征文的题目是《__,让我爱上传统文化》。可以写家中一个富有文化味的物品,比如瓷器、老家具等;可以写学会一个礼仪;可以写学会一项技能,如毛笔字、篆刻等。发掘背后故事,抒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美。

小针线,大功夫

市南实验二小 徐言渝

刺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已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今天,我就体验了一把,用刺绣的手法为自己绣一把漂亮的扇子。

首先把一块布在两个木环之间固定,然后把一根轻巧的细线穿过针眼儿,最后把线打个结,刺绣正式开始!老师在讲台上灵活地把针从下面穿上来,再从上面穿下去,一针针挨得很密,就像小孩子手牵手在一起。一针一线,仔仔细细。针线在老师的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片花瓣就绣好了。

看着老师的示范,我也为之动心。迫不及待地开始做了起来。万事开头难,果不其然,我遇到了一点小问题,由于我的针线太过松散,绣出来的不像刚刚开放、娇嫩欲滴的花瓣,反而像已经凋谢的花儿。我重新穿针引线,把空着的区域补上线,花瓣绣好了!我继续绣树枝,这可是一项大工程,每两根树枝就要用掉一根线,绣得我头晕眼花。经过努力,树枝终于绣好了。剩下的作品我绣了整整一个星期。当我把这块布绣到扇面上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真是应验了那句古话“看花容易,绣花难”啊!

刺绣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苏绣了。它精妙绝伦的绣工和栩栩如生的图案,都让我叹为观止。中国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我们不该遗忘,应该更好地把它们传承、发扬下去。

燕子的爱

青岛一中 徐松靖

我姥姥最喜欢燕子了,每年的清明节,姥姥都要做馒头“小燕子”,在老家,每家每户都做,这是传统。姥姥每次让我捎着两个“小燕子”回家,许多年了,燕子的样子从未变过,有大的、小的、成双成对的,只是翅膀上的数字从1变成了15。

起初,我只是以为姥姥给我做了两个玩具,每次都抱着“小燕子”玩耍。可长大些,我有些厌烦它们了,但姥姥还是一如既往,总让我捎两个“燕子”回家。

今年的清明节,我和妈妈又去了姥姥家,一进门,发现姥姥又在做“燕子”。她老人家带着套袖,系着围裙,在昏暗的灯光下吃力地刻着花纹,沟壑在姥姥脸上肆意蔓延,原本还有的零星黑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似雪般银白的头发。姥姥更瘦了,胳膊细细的,衣袖显得分外宽大,胳膊上的镯子仿佛将要滑落。一只瘦骨嶙峋的手拿着刻刀,颤颤巍巍地刻着花纹,姥姥仿佛是看不清面团,低着头,眼睛就要粘在面团上了。我走近一看,是一只“母燕子”背着一只“小燕子”,栩栩如生,就像儿时的我趴在妈妈的背上,在那儿撒娇……看到这儿,让我体会到了姥姥的良苦用心,这就是母爱,平凡而伟大。

做好了“燕子”,姥姥才发现了我们,一转身,我发现姥姥的眼睛是模糊的,妈妈说:“妈,您长白内障了就别做馒头了,让眼睛好好休息休息。”可姥姥嘴里却唠叨着:“这不过清明了嘛,给我外甥捎个‘燕子’回家……”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是什么使姥姥眼睛不好还要为我们做“燕子”呢?后来,姥姥给我解答了这个问题,她说,做馒头“小燕子”不仅是传统项目,而且还有一段渊源。原来在老家的屋檐下,有个燕子窝,每年,燕子都会来筑巢,从未间断过,姥姥为了让孩子们学习燕子不忘本的精神,每年的清明节就把馒头做成“燕子”送给我们,为的是不让在外的游子忘了根。

临走时,手中又多了几只活泼的“小燕子”,这次我没有拒绝,因为我知道,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更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和期望……

毛笔字

胶州七中 解晓雪

中国,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一个具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

前些日子,妈妈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让我学写毛笔字。起初我是抗拒的,尽管我很羡慕那些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的人,但我很自卑,觉得自己连钢笔字都写不好,更别说毛笔字了。最终,在众人的鼓励下,我还是去上课了。

第一节课,老师没有讲太多的知识点,而是先带我们探索了毛笔背后的故事:毛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的载体。它饱含墨汁,记录下灿烂的文化,绘制出璀璨的艺术。

关于毛笔的起源,有“秦将蒙恬造笔”的说法。相传,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征战,他要及时记录战事,以便向秦始皇汇报战况。当时,人们是用竹签写字,虽然竹签笔的笔尖尖锐,但蘸了墨水写不了几个笔画就没墨了,还要重新蘸,非常不方便。有一天,蒙恬剪下了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里,做成了一支笔。他用碱水浸泡兔尾毛,去掉了毛上的油脂,一支柔顺好用的毛笔就这样诞生了。其实,据专家研究,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花纹就是用毛笔描绘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也有用毛笔书写的痕迹。

老师绘声绘色的话语,深深吸引着我,让我不得不惊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后的每一节课,我都全力以赴,聚精会神,努力做到更好。自此,我爱上了毛笔字,更爱上了传统文化。

中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不是寥寥几笔就能描述的。毛笔字,让我爱上了传统文化!

四大名著

青岛53中 贾桐

什么是传统文化?顾名思义,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汇聚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点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古文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是我所读过的四本古文小说,其中《西游记》是我读的第一本,当时我上小学一年级,只是读一些翻译成白话文的。直到初一,我才真正接触到古文版的 《西游记》。当我开始读这本《西游记》的时候,有很多不明白的句子、段落,但我还是读懂了大部分,从此喜欢上了古文。

在传统文化里,我对别的都不大感兴趣,唯独古文,是我喜欢的一种传统文化。

丝路美景

福州路小学 王嘉南

这个暑假,姨妈带着我和姐姐跟着旅游团,去了甘肃、青海,游览了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领略了大西北的壮丽风光。

第一天,我们去了茶卡盐湖。自己动手,做了一张盐纸放进嘴里,一品尝比家里的咸多了。听导游说,这是天然结晶盐。一开始,我以为茶卡盐湖全是盐,可是经过考察才发现不是这样的。真是奇怪啊!这里,盐在水底下,水在盐上方。

第二天,我们去了青海湖。青海湖好大呀,据说有一个中等县的面积。湖水碧蓝,白云蓝天,格外美丽。那天导游说,如果全中国都没有盐了,在青海开凿一条公路通到全国,里面的盐可以供全中国吃上98年呢。

第三天,我们去了鸣沙山、月牙泉。我和姐姐一起爬鸣沙山,只上了一半就累得不行了。因为一脚踩下去,脚就陷了进去,走起来很费力。我们相互鼓励,终于爬到山顶。好美呀,月牙泉像弯月,让人赞叹不已。我躺在沙子里,哇,看看广阔的天地,一下子觉得自己很渺小。我还把手伸进沙子里,沙子热乎乎的,特别舒服。

第四天,我们去了莫高窟,里面有雕像、绘画、建筑。雕像就是佛教里的佛祖、弟子等,绘画就是著名的壁画,建筑指的是九层楼和很多石窟。更让我赞叹的是一座大佛像,它约有90米高,得使劲仰起脖子往上看。好宏伟呀,古代的人民有多么勤劳和智慧呀!好多壁画上的人没有眼睛,这是因为有些人随手触摸,或者遭到毁坏。我想,如果全中国14亿人,或者全世界50亿人每人摸一下,那么咱们国家这世界级文化遗产还能存在吗?所以,我呼吁游客都做文明人,保护咱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吧。

一晃几天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旅游期间,我每天都在期待第二天的景色,也期待明天要发生的故事。丝绸之路风景真美啊!希望更多的小朋友都来欣赏一下!(本版主持人:青报全媒体记者 张译心)

责任编辑:张译心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