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鲜活实践擦亮成长底色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7日讯  “快看,我们班的‘逐梦未来’主题板报得了年级第一!”日前,青岛市即墨区岘山中学初二年级的教室里,班长举着烫金获奖证书欢呼雀跃,板报上用立体手工制作的粉色荷花、绿色荷叶富有层次感,这是全班8名同学耗时一周共同打磨的心血。这场每月一次的板报评比,是该校“德润童心·行担使命”德育品牌的生动缩影。岘山中学摒弃枯燥说教,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活动与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德育在一个个可感可触的场景中生根结果。

在岘山中学,每月一次的主题板报从不是简单的布置任务,而是同学们分工协作的“德育实践课”:资料搜集组梳理脉络,美术设计组勾勒版式,文字书写组润色内容。讨论环节还会为“哪个案例更有说服力”“哪种配色更显主题”争得面红耳赤,在查、画、写、议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环境保护”“校园文明”等理念自然内化。

节日里的德育更具温度。教师节前夕,初一(7)班的同学们瞒着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制作花束手工艺作品,每一朵花都在向老师传递着节日的专属祝福。在国庆和中秋双节,校园里处处学生“创意”的影子,学生们用彩泥捏出月饼,用豆子摆出天安门造型,用纸壳搭配LED小灯制作成灯笼。

劳动教育让责任在汗水里扎根。校园西侧的“责任田”里,初一(5)班的“小园丁”们正忙着给青菜浇水、给月季修剪枝叶。“这是我们班的专属劳动分区,从播种到收获全由我们负责。”第一次发现种子发芽时,全班同学都跑到田里围观,有的拍照记录,有的专门制作了“生长日记”手抄报。如今,大家不仅学会了翻土、除草、施肥等技能,还养成了按时浇水、细心记录生长过程的习惯。在劳动教育中,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志愿服务成为德育的延伸课堂。社区活动中,身着红色志愿马甲的岘山学子格外显眼,他们弯腰捡拾丢弃的垃圾,守护环境卫生;在寒暑假的即墨古城里,岘山学子为迷路的行人指引方向,详细介绍古城的游览路线;他们还自发组成“小小讲解员”队伍,向中外游客讲解即墨历史文化。

德润童心,行担使命。岘山中学的德育实践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一次次真切的体验、一段段成长的故事。在这里,同学们在创意实践中学会思考,在感恩行动中懂得珍惜,在劳动锻炼中扛起责任,在自主管理中培养担当,在志愿服务中体会奉献,在多元舞台上全面发展。岘山中学也正以创新的载体、务实的举措,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滋养着心中有爱、行中有责、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臻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