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地铁运快递,打开哪些想象力?

日前,青岛地铁8号线轨道物流运输专用车厢正式投用,市民网购商品从下单到收货的时效将进一步缩短。这是青岛地铁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

今年“双11”前夕,青岛的很多快递“坐”上了地铁头节车厢,这是城市物流运输的重要创新。这不仅让市民的“买买买”更加便利,也有利于破解城市物流中的堵点。随着跨境电商蓬勃发展,通过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运的航空快件数量持续攀升。在过去,散货航空件从青岛市区运到转运中心,往往需要3个多小时。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或交通拥堵,运输时间更是难以预估。而通过地铁8号线接驳顺丰速运青岛北站和胶东站两处同城集散点,全程运输仅需约1小时20分钟,运输时间缩短了55%以上。这种“快且稳”的运输能力,不仅让快递企业降低了时间成本与运营风险,更为城市消费注入了新动能。

快递“坐”地铁,是资源高效利用的生动实践。放眼全国各大城市,地铁高峰时段人满为患与非高峰时段运力闲置的矛盾普遍存在。如何激活闲置运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青岛地铁与快递企业携手,依托8号线闲时运能打造轨道物流模式,既避免了地铁车厢在平峰时段的“空驶浪费”,又为快递运输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值得一提的是,专用车厢的设计细节有诸多巧思。比如,将物流车厢设置在列车头部,通过特殊固定装置确保笼车行驶中不移位摇晃,同时,用专用装置实现客货空间物理隔离。这种“客货分离”的方案,既保障了物流作业高效运转,又不干扰乘客乘车体验,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一份运力、双重价值”。

地铁转运快递,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目前,北京、深圳、南京等多个城市都在尝试让快递搭乘地铁,拓展城市物流配送渠道。可以说,这已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有利于减少快递车辆在公路上的行驶里程,节省燃油消耗,降低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减轻城市的环境负荷,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铁转运快递,还彰显了多环节协同创新的力量。轨道物流涉及地铁运营安全、快递调度、安检标准等多个领域,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密切配合。这种优势互补的模式,不仅发挥了地铁运营方的基础设施与安全管理优势,还借助了快递企业的物流网络与市场资源,为破解城市治理中的“跨领域协作难题”提供了示范。作为多式联运体系中的关键节点,青岛地铁网络目前已实现了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青岛站、青岛北站等交通枢纽的深度联动。应立足这一资源禀赋,加快构建“高铁+地铁+航空”的多式联运闭环网络。

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快递“坐”上地铁,看似是物流环节的“小创新”,实则是城市治理能力的“大提升”。当想象力打开,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新路子、新模式不断涌现。(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评论员 王学义)

责任编辑:王亚楠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