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诉求来源
12345·青诉即办
观海新闻客户端“民生在线·帮办”
党报热线82863300
■话题热度 ★★★★

“家附近的助老食堂本来开得好好的,现在关门了,我们吃饭很不方便。”“关门一年多了还没重新开业,老人们都翘首以盼。”近日,多位市民向党报热线、观海新闻客户端“民生在线·帮办”平台反映,岛城部分社区助老食堂出现关门现象,老年人难以在家门口吃上助老餐。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社区助老食堂本该让老年人享受幸福“食”光,为何有的经营难以为继?那些经营红火的助老食堂有什么妙招?助老食堂如何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连日来,记者展开了多方调查。
探访一
客群小成本高带来经营压力
今年6月,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汉江路助老食堂发布服务调整通知,自6月30日起暂停服务。
记者近日在现场看到,汉江路助老食堂大门紧锁,门上贴着暂停服务的通知和一张6月份的“本周菜谱”。“食堂用餐人数低于维持运营的基本要求,长期亏损,运营压力巨大,我们尝试了调整餐品、优化管理等,仍难改变用餐人数不足的现状,无法继续运转。”食堂负责人建议,有需求的老人可以到连江路助老食堂用餐。
“我卡里还有80元左右的余额,但是连江路助老食堂距离我们小区有5公里,去那里很不方便。”家住维多利亚湾的王阿姨告诉记者,之前汉江路助老食堂的餐食都是从连江路助老食堂做好后打包送来的,口感、味道不如现炒现做,因此光顾的老年人比较少。
薛家岛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汉江路助老食堂(汉江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驿站)由青岛隆海长泽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自去年12月开餐至暂停服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该助老食堂运营期间,每天给不到30位老人送餐,业务量小、成本高,企业不堪经营压力。”该工作人员称,目前,街道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企业接手,争取尽快开通老年餐桌或者老年助餐窗口,“我们也希望助老食堂能拓展更多客群,兼顾公共效益和经营利润。”
探访二
助老食堂盼助老补贴
位于胶州市澳门路的鹿大福中式餐厅门口,依然悬挂着“青岛市助老食堂”的牌子。该餐厅去年4月开始对外经营助老餐,今年9月暂停该项服务。
“我们助老餐的价格在6元至十几元之间,每餐由政府补贴4元,最多的时候一天有400多位老人来就餐。”鹿大福中式餐厅店长王一帆介绍,此前他们单独为老年人开发了少油、少盐、软烂的餐品,并设置专属于老年人的爱心就餐区,很受欢迎。之所以暂停服务,也是因为遇到了经营压力。
“办助老食堂需要增加灶具和工作人员,运营成本会增加,如果有政府补贴尚能减轻压力,但补贴迟迟不到位。曾经餐厅不得不限制餐量来控制成本,但没有效果,我们便向主管部门申请并经同意后,暂停了助老餐服务。”王一帆告诉记者,餐厅也希望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继续向老人提供助老餐。
位于胶州市的鸿记手工水饺(杭州路店)同样对外提供助老餐。前不久记者到该店探访时,有不少老人刷卡购买馒头、小饼等主食。“最多时一天有800多人,现在每天也有400人左右。”门店负责人胡女士告诉记者,目前门店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我们现在是垫资运营,每天拿出1500元左右购买原材料,做成餐食,售完即止。”胡女士透露,助老食堂补贴只发放到去年9月,这是门店承压的主要原因。
胶州市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员印证了胡女士的说法。“我们一直在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争取早日下发助老食堂补贴。”该工作人员坦言,目前胶州市范围内已有十余家助老食堂申请暂停运营。
探访三
“人去楼空”储值卡退款难
城阳区萃城路的幸福里助老食堂于2023年9月开业,既提供助老餐服务,也对外经营现炒菜品。然而,该店短暂经营一年就“人去楼空”,不少充值办卡的老年人退款无门。
凭借“吃饭能返现”“储值赠金额”等优惠措施,幸福里助老食堂曾吸引许多居民就餐。“我在食堂花8元吃一顿助老餐,食堂会给一张5元小票,这个小票可以返现。起初,食堂是在用餐当天返现和送鸡蛋,后来让我们攒够上百元再返现。”市民熊先生介绍,“我还办了会员卡,当时是储值300元赠100元,储值1000元赠400元,很多老人都充了值。现在,我账户里的钱还没花完,另有六七十张小票没兑换。”
近日,记者到现场探访时看到,幸福里助老食堂大门紧闭,门窗上张贴着惠阳路社区居委会的通知,要求青岛幸福里餐饮管理公司解决纠纷、补齐欠缴费用、清理物品。现场,一块宣传食堂开业储值活动的广告牌倒在地上。
“这家公司拖欠了供货商货款和工人工资,法人跑路,投资方失联,老人们充值的钱很难要回来。”城阳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一直在联系其他运营方,商议由新运营方接手助老食堂,争取尽快恢复营业。”
经营有道
以“用户思维”拓展边界
社区助老食堂里蕴含着民生“大文章”。记者从青岛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建设助老食堂1400余家,累计服务老年人4119万人次。当下,青岛正在构筑15分钟助餐服务圈,推出包括智慧餐厅、一日三餐以及送餐入户等越来越多的创新举措,在破题助餐“痛点”和“难点”的同时,让老年人和周边居民享受到更多元、更贴心的服务。
近日,记者深入岛城数家运营状况良好的社区助老食堂,探寻他们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道。
“给我来一份两荤一素套餐、两个包子、两碗稀饭,我和老伴午饭、晚饭就够了。”11月17日11时,74岁的原先生来到崂山区金家岭街道康城社区助老食堂,食堂工作人员宋女士热情地为其刷卡、打包饭食。
“我们根据老年人口味和建议,动态调整菜单,讲究营养搭配;聘任专门的面食工,制作蒸包、馅饼、黑米馒头等品类丰富的面食,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除崂山区老年人外,外来老年人用餐也可享受不同程度的补贴和优惠。”宋女士介绍,该助老食堂已营业两年多,平均每天都有100多名老人来就餐,“我们食堂有两个微信群,共600多人,每天上午我们会把菜单发到群里,供大家选择。”
此外,康城社区助老食堂联合工会组织,针对外卖骑手等群体推出“9.9元工会爱心套餐”,让更多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度,附近上班族也可到此以市场价就餐。
在市北区洛阳路街道的项城幸福食光助老食堂里,热气腾腾的水饺一出锅,老人们排队取餐,食堂工作人员吴云杰忙得不亦乐乎。“我们食堂既有家常饭菜,又结合老人需求推出特色餐,比如周一和周五有水饺,周三有包子,附近上班的年轻人也喜欢吃。”吴云杰说,食堂每日在微信群发布菜谱,居民接龙预订,实现了精准备餐。为解决失能、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问题,社区公益岗还提供上门配送服务,现在每天上门送餐40多份,签约老人从开业时的100多人增加到了200多人。
记者梳理发现,岛城多家社区助老食堂已主动创新求变,核心就是树立“用户思维”,提供贴心服务——例如,在做好助老餐的同时,向周边上班族提供预约订餐、茶歇、外卖配送等“全龄友好、普惠优享”的便民助餐服务。
建议
融合发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人大代表、山东众成清泰(青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段超调研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不少助老食堂面临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几乎也是其他城市助老食堂共同面临的问题。
“大多数助老食堂采取的是政府免费提供用房或给予自租房租金补贴、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的模式,但对于市场承办主体而言,受制于食材采购贵、饭菜定价低、就餐老人少、运营成本高,以及补贴难以及时到位等因素,可能会面临或多或少的亏损情况。”段超建议,对全市助老食堂运营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摸清其真实的运营情况、面临的困境和需求,适时调整、更新现有的培育和扶持政策。
“应当推动政企社融合发力,通过‘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多方支撑、多元参与的方式,拓宽资金保障渠道,为助老食堂发展提供持续助力。”青岛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建议,一方面,将政府补助与社会捐助结合,鼓励通过慈善基金等渠道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联合社会力量,吸引优质社会餐饮企业加入老年助餐服务行列,或依托社区周边的机关、高校等企事业单位定点挂牌,保障助老食堂持续运营。
李光全认为,助老食堂运营过程中,政府应承担好全流程监管责任,定期实地评估考核助老食堂的运行情况、服务人次、优惠幅度,并根据考核结果拨付补助资金,让助老食堂更好地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