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经常软到没脾气,偶尔刚到底…这个女老师有点“反差萌”

大多数时候,她挺健忘,上周刚买过零食,这周又把好吃的带进教室,永远记不住为学生做了什么;但有时候,她又挺敏锐,谁不在状态,谁心情不好,她瞥一眼就能发现,拉到身边不着痕迹轻松化解。挺多时候,她软到没脾气,学生围着说笑从来不恼,女生夸句发卡好看她立马摘下塞给对方;但总有那么几次,遇到学生翘课,她脸立刻拉下来,脾气硬到让半大小伙子下不来台。对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教旅游英语的专业老师李娜有点“反差萌”。凭借着这份“反差萌”,她在学生喜欢的老师榜单上长期“霸屏”。也正是这份“反差萌”,让李娜在15年的教书生涯中,成为一届届毕业生记忆中“有那么点特别的”大学老师。

在学生眼中,李青有点“反差萌”。

聊美剧发星星  她轻松俘获全班学生心

2005年,从海大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的李娜,进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李娜在站上讲台瞬间完成。“一开始上课我没觉得有什么困难,跟孩子们聊我最喜欢的美剧,谈经典奥斯卡电影,一下子就把距离拉近了。”那时的李娜,比学生大不了多少。酒店英语最关键的是交流,为了让学生们愿意开口,她课下熬夜追剧,把学生实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口语、俚语、新兴词汇整理出来,巧妙的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课上师生热聊爆款美剧,学生从愿意张嘴到喜欢上英语,一切都在谈笑间完成。“我还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每节课给他们发小星星算加分,累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兑换礼物。现在听起来好像挺幼稚,但孩子们真的就吃这套。”李娜对付学生永远就那么一两招,这么多年也没变花样,但“一招鲜”吃遍天,学生偏偏就吃她这套。

课堂上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孩子们的家境也各不相同,敏感的李娜很快察觉到了部分同学生活的窘迫。“冬天最冷的时候,别人都穿着羽绒服,班上有个小嫚儿穿个单外套就来了,我一问才知道,她根本就没带羽绒服来上学。”心疼不已的李娜回家翻出自己的新衣,挑出适合小女生的款式,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李娜特意带了好多件衣服,只说是自己闲置的,送给女孩们让她们自己挑。看到小嫚儿穿上羽绒服,李娜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班上有些男生生活费紧紧巴巴,李娜就自讨腰包买零食,偶尔把学生带到自己家开小灶。她用小心翼翼不着痕迹的付出,偷偷呵护着这群寒门学子敏感的内心。

用小心翼翼的付出,李青呵护每个学子。

合租房挤公交  她是50个实习生的妈

这份用心和耐心迅速俘获了学生的心,教学第一年李娜就顺利登上学生喜欢的老师榜单。2006年新的挑战又来了,作为年轻教师的李娜升格为实习生管理老师,带领50多名大二学生赴济南进行实习。“孩子们8月份开始实习,我7月份就去了济南,本来酒店里给我安排了房间,但我觉得孩子们异地实习需要照顾,果断决定跟孩子们一起租房住。”济南最热的那个夏天,李娜跟学生一起租住在居民楼中,每天一起挤公交上下班,学生分散在三家五星级酒店实习,每天分中班晚班轮休。李娜却不分早午晚,早8时出门晚11时回家,每天跑三家酒店看学生实习状态,回到合租房还要督促男生们打扫洗衣照顾好自己。

一天夜里凌晨2时,出租房里李娜刚刚睡下,24小时开机的手机却突然响了起来。“有个小姑娘夜班打了杯子划破手,因为晕血一下子昏了过去,孩子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她唯一的依靠。”当时酒店医生已经下班,急匆匆打车赶到现场的李娜,努力稳住心神,把孩子送到了医院。急诊室里,学生醒来后一切正常,但担心的李娜硬是按着孩子在医院挂了三天吊瓶,逼着她休息了三天。

半年的时间里,李娜安抚实习挨了训躲起来哭的女生,拉住打算“撂挑子”回老家的男生,与因为想家而愁眉不展的学生谈心,每天叮嘱隔壁房间的孩子们早睡,又趁着休息带着学生们出去放松。既是老师又是保姆,李娜的付出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开始“常驻”学生喜欢的老师榜单。

小小教师公寓  她为在韩留学生搭个家

2010年,李娜作为访问学者,被学院选拔派遣到韩国湖南大学,负责一个韩国当地学生班和一个中国留学生班的中文教学工作。在韩国的两年时光里,李娜小小的教师公寓,成了学院赴韩进修学生在韩国临时的家。“孩子们的学生公寓没法做饭,也没有洗衣机,我就承包了他们的洗衣工作,每天把衣服拿回来用洗衣机洗,洗完再给他们捎回去。

中秋节、端午节、节假日、周末,把孩子们叫过来一起包饺子、吃月饼、吃粽子,改善他们的伙食,安抚他们的中国胃。”中秋夜的韩国,小小的教师公寓成了孩子们异国他乡的家,一盘盘饺子、一只只月饼抚慰了游子思乡的心。

回国后,李娜的家又成了前来进修的韩国孩子和外教在中国的港湾。在日常上课之余,李娜带着这些她在韩国熟识的留学生们制作王哥庄大馒头、爬遍青岛大小山头,帮助孩子们更好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到了国外重大节日,李娜还邀请外教来到家中,用地道的中国美食招待他们。从教15年,从讲师到副教授,李娜对学生的爱始终这样“接地气儿”。就像学生们说的,这个大学老师“有那么点特别”,这份特别让他们愿意在毕业后,还隔着半个中国时不时送上祝福。(青报全媒体记者王晓雨)

责任编辑:王晓雨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