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起黄河流域龙头,山东明年有大动作!济青双核地位还将进一步增强!

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谁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答案很可能在“十四五”揭晓。眼下,各个潜在选手都在加快布局。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就在前天(12月25日),《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正式发布,提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长江流域有长三角,珠江流域有珠三角,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黄河流域的龙头,山东半岛城市群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高高昂起龙头,如何扛起责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山东半岛城市群需要再发力。

山东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出台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今年,陆续出台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构建起“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但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对黄河流域以及整个北方地区的辐射力,山东半岛城市群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天前发布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区域创新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敲定“五年目标”后,12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制定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明年的“年度计划”:聚焦发挥龙头作用,编制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出台实施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一体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一群两心三圈”协同发展水平。

在一年内搞这么大动作,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值得期待。

01

北方崛起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支点”

我国生产力布局经历过几次重大调整,眼下,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一个事实。

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2019年,长江以北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47%左右,下降到了35.2%。

南北经济的差距,关键就在于城市群之间实力的差距。长三角城市群带活了长江流域,珠三角城市群带活了珠江流域。201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23725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近四分之一,共有6个城市GDP总量突破1万亿元,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

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GDP总量之和为8.69万亿元,约占广东省GDP总量的80.7%,约占全国GDP总量的8.7%,GDP总量突破1万亿元的城市共有3个,分别是深圳、广州、佛山。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伴随着党中央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精心谋划、缜密布局,中国已经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为代表的19个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国80%以上,有力推动了区域优势互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数据显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代表的中国十大城市群利用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国近二分之一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六成以上的经济产出。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城市群和都市圈将进入一个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推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依托。

如果北方经济没有较快增长,就很难说大循环已经循环起来了。如果北方经济不能活跃起来,我国经济内需释放的空间就会被大大地压缩。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缺乏一个实力、辐射力超强的城市群。北方经济要快速增长、重振活力,迫切需要打造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02

会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吗

作为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山东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集聚人口多、发展潜力大,南北连接京津冀、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东西贯通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肩负着辐射带动黄河流域、撬动北方经济的重任。

作为全国经济第三大省、北方第一大省,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实力是相当雄厚的——

从城镇体系看,山东半岛城市群形成了2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75个小城市、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从经济实力看,201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万亿元,稳居全国第3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2019年的全国城市百强榜上,山东占据11个席位,上榜梳理位列全国第二,仅比排名第一位的江苏(13个)少了两个。

从人口上看,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51%,也就是说,有超过6000万人居住在城镇。

可以说,山东半岛城市群是沿黄7大城市群中唯一处于成熟阶段的城市群。

如何突破行政壁垒,增强协同力,山东一直在谋划。

早在2017年2月,山东省政府就批复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建设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黄河流域龙头城市群、我国北方重要开放门户,以及成为京津冀和长三角重点联动区等;

到203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人口将达到1.06亿左右,城镇人口8000万左右,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全面形成产业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格局,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城市群综合竞争力保持全国先进位次。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愿景是远大的,路径是清晰的,这几年来取得的成效也是明显的,但就目前而言,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实力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201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GDP为7.1万亿元,长三角城市群GDP为23.7万亿元,珠三角城市群GDP为8.69万亿元,京津冀城市群GDP为8.5万亿元;

中心城市首位度不够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2019年,青岛、济南的GDP分别为11741亿元、9443亿元,分别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16%、13%,加起来不到30%;而同期,广东省中心城市深圳、广州GDP之和占到全省近半壁江山,占到珠三角城市群的近六成。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半岛城市群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让山东半岛城市群昂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重要的就是开放引领的龙头,就是要在长江以北地区打造一个支点,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山东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使命,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历史机遇。

03

这四个规划是“重头戏”

时代在变,发展形势在变,使命任务在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规划也需要升级。

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11月举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推动沿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挺进主战场,山东关键是要发挥好龙头作用。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围绕“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提出优化“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区域创新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从逻辑上讲,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自身区域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增强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做大做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着力点。

长远目标需要分解为一个个年度任务,分步实施。这次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提出,要以更大力度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发挥龙头作用,编制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出台实施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一体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一群两心三圈”协同发展水平。

一年内编制实施“群”规划,和三个“圈”规划,任务不轻,可以窥见山东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这四个规划,注定会成为明年山东发展的“重头戏”。

山东半岛城市群如何才能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其实,关键还是要解决好自己发展中的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首先是站位问题。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的出海口和龙头,自然要放眼黄河流域,心怀北方地区,以这样的视野和胸怀来考虑要做什么,怎么做。

山东半岛城市群必须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发展。要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黄河流域以及整个北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才能真正成为北方地区崛起的“支点”。

04

着力点是做大做强“双核”

每一个超级城市群,都有一到两个实力超群的“核”。

长三角有上海,珠三角有深圳、广州,京津冀有北京、天津。相比较而言,山东半岛城市群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区域内各城市发展较为均衡,16个地市有11个跻身中国百强城市,数量仅次于江苏。但同时也表明,山东中心城市的整体实力和辐射带动力还不强(前文已述)。

为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山东全面提升济南、青岛城市能级,“十三五”时期,莱芜撤市设区划入济南市,青岛即墨撤市设区,进一步拓展了两大城市发展空间。做大做强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以同城化为方向,统筹推进交通一体、产业融合、生态共建、文化交流、服务共享,推动济泰、济淄同城化和济齐全面融合,加快青潍日、烟威一体化。

在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推动下,济南、青岛两大城市的“体格”更加健壮,能级实现跃升:城市建成区人口超过500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青岛GDP迈入万亿俱乐部,位列北方地区第三位,济南也正在冲刺万亿大关,今年入列是大概率事件。

面向未来,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个着力点仍然是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带动力。

山东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打造“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蹚出路子、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

支持青岛打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持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聚力增强开放门户枢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创投风投中心。

对于如何提升和增强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济南和青岛已经有了最新的考量和部署。

《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咬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省会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成为黄河流域核心增长极。

《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聚焦聚力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努力实现进位争先,引领胶东经济圈努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更好地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济青强,则山东强。济青的高度,就是山东的高度。祝愿济青这对城市CP携手前行,用努力成就自我的同时,成全山东。

作者 | 沈默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