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创新先试先行!校园足球“青岛模式”叫响全国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下,青岛市的校园体育工作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以变应变、化危为机,使我市青少年体育锻炼依然有声有色。为了全面展示青岛市和各个区市在校园体育方面的开展情况和经验做法,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校园足球协会联手青岛早报、观海新闻,推出“青岛校园体育‘区市行’巡礼”系列报道。

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探路工程,是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是提高足球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的基础工程。校园足球是青岛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普及性为基础的“市长杯”比赛已经结束了第31届高中男甲和女子组比赛。自2015年4月成为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以来,我市校园足球以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以创新驱动发展,促进校园足球改革提质增效,构建起了价值理念引领、工作机制创新、政策激励保障相结合的校园足球立体化、精细化发展模式。特别是近两年,青岛深耕校园足球创新性人才培养和赛事体系,通过实施创新考核机制、创新教育模式、创新联赛体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全新思路和举措,用先试先行的四大创新实招,让校园足球“青岛模式”叫响全国,彰显了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的担当与作为。


创新考核机制夯实足改基础

2016年1月,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坚持校园足球普及与提高,建立和完善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规范了青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规章制度,将校园足球工作列入政府政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对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实施特色学校实施建设质量复核制度,加强对特色学校建设与监督力度,基本构建形成“特色学校+区市校园足球联赛+‘满天星’分营+市级校园足球联赛+‘满天星’总营+市级夏令营、精英赛”六位一体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推进格局。

坚持足球从娃娃抓起,通过足球游戏方式将普及范围延伸至学前教育(幼儿园)。设立青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资金,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经费支持力度,保障教学、竞赛和活动经费,鼓励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合作,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形成财政和社会资源多元投入机制。通过电视台、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学校、自媒体等途径宣传,逐步形成从校内到校外、从教育到全方位,全社会关注、参与、营造青少年校园足球加快发展的舆论氛围。

创新教育模式加大普及力度

青岛市出台了青少年校园足球课程标准,通过高质量的教材、科学的课程设计,规范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不同年龄段技能考核标准。编写出版地方教材《快乐足球》,全市中小学推广。在小学和初中开设足球校本课程,高中开设足球专项课程,中小学每学期安排10学时的足球课程,其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学期安排20学时,并遵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进行足球教学,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开齐开足开好足球课。为使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成为推动足球发展的摇篮和阵地,青岛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按照1:3比例,从城乡、区域、学校类型统筹考虑,培植了一批典型示范学校,使其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带动校园足球全面发展,现有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00所,占学校总数的1/3,其中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231所,中小学经常参加各类足球活动人数近30万,占全市学生总数的30%。

按照教育部《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发挥青岛“足球之城”的底蕴和资源优势,采取引进骨干教师、聘请专业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补充校园足球师资,并以承接亚足联D级教练员、国家三级(足球)裁判员培训班等足球培训为契机,加强对体育骨干教师、非足球专项体育教师、足球裁判员、足球教练员等培训,共培训5000余人次,极大提高了校园足球师资水平。创建以学校为主体的“体教结合”模式,青岛黄海、中能、鲲鹏、追风少年等足球俱乐部每年派出大批教练员深入足球特色学校开展足球执教。引进来自荷兰、德国、西班牙、阿根廷等足球发达国家的50余名足球教师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推进了足球名师、高水平教练队伍建设,有效提高了青岛市校园足球的教学和训练水平。

搭建教科研服务平台,通过与高校合作,发挥驻青高校科研优势,针对课程标准、特色学校建设、育人模式等问题展开专项研究,先后完成了《青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评价指标研制》《青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课程标准编制》《“新人文+”教育理念下高中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及育人能效研究》《青岛市校园足球改革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与社会性发展的路径分析与实证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的立项与研究,提升了教科研水平,为校园足球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创新联赛体制提升竞赛水平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育人,建立覆盖面广、技战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全方位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全市设“市长杯”,各区(市)组织“区(市)长杯”,各学校有“校长杯”,涉及5人、8人、11人各类赛制,赛程周期基本覆盖整个学年,实现了校园足球赛事全面化、一体化建设。

青岛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已连续举办至第31届, “市长杯”小学男子甲组乙级比赛前四名队伍将在下一届“市长杯”小学甲组比赛中晋级为小学男子甲组甲级队伍,“市长杯”根据学校足球竞技水平实施甲、乙、丙分级联赛,已实行三年。为了充分发挥校园足球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学生、家长参与校园足球、关注校园足球,进一步扩大校园足球联赛的社会影响力,自第27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实行主客场制联赛,将周末比赛日,设置在周中,并鼓励主、客队组织学生观看比赛,通过校园足球文化长廊、足球啦啦队表演等形式,将每一个比赛场地打造成展示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果和学生积极向上、活力四射精神面貌的大舞台,增进了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活跃了校园体育文化,切实提高足球运动的育人意蕴。第29届“市长杯”自2018年10月起至2019年6月,为期近9个月、近6000人、348支参赛队、共进行了900场比赛,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竞赛水平最高、赛事影响力最大的校园体育联赛。每年区(市)级、校级足球联赛超过5500场次,参与学校500余所,参赛人数达1.7万,有效带动了校园足球普及提高。

在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的同时,青岛市结合城市特点和学校实际,积极组织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赛、“谁是球王”比赛、国际邀请赛、改革试验区邀请赛、“满天星”训练营联谊赛、足球特色学校联赛、学校社团足球比赛等多类专项赛事,为省、市、区(市)、学校间的比赛、交流搭建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建立精英模式

我市发挥校园足球在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中的主渠道作用,构建校园足球和职业足球优势互补、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按照“1+N”推进模式,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组建1个国家级总营、4个分营,10个市级训练营和多个学区级训练营。依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基本要求(试行)》基本要求,进行资源整合,加强与足球强国足协、国外顶级足球俱乐部的多层次多方位合作,构建“中西合璧”足球青训合作模式。引入职业俱乐部、青训机构优质资源,组建各级别“满天星”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营,选拔学区级、区(市)级、市级各年龄段最佳阵容,实施每周“两练一赛”。突破政策瓶颈,建立高水平校园足球运动员交流制度,实施职业俱乐部梯队与足球强校运动队共建,推进市队校办,创新足球精英培养模式,实现体教深度融合,共享共赢,着力培养高水平智慧球员。

《青岛市中小学生足球后备人才招收办法》《青岛市中小学生足球后备人才专业选拔测试办法与标准》自2015年出台,完善了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足球后备人才招生制度,贯通了足球后备人才成长通道,至2020年初中共计划招收足球后备人才5000人,高中共计划招收足球后备人才1800人。组织制定高中阶段足球后备人才专项培养方案,既注重足球技能的培养,又强化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文化课的学习,建立高中阶段足球后备人才文化课学习情况监控体系,实现足球技能与文化课学习双提升。2019年高中毕业生获得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及以上等级达到149人,借助足球运动项目考取大学的人数达到114人,其中16人考取了211、985院校。基本形成了高中带初中、初中带小学的健康发展格局,带动了青岛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普及提高,走在了全国前列。并与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设置足球专项师资班面向青岛市招生。鼓励高中毕业的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报考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和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专业,打通优秀运动员升学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中德生态园德国足球亚洲基地与德国拜仁足球俱乐部、黄海足球俱乐部与西班牙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的深度合作,成功将拜仁青训体系、巴萨青训体系引入青岛。发挥市对外友好协会作用搭建资源整合服务平台,鼓励青岛本土青训机构、足球俱乐部与欧洲足球强国俱乐部加快合作,构建国际足球后备人才精英培养本土模式,使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来自世界足球强国的训练。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世杰)

责任编辑 李潇元


分享到 分享